这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26岁姑娘的一点感悟。用古典老师的话说,我就是一个在认知上26岁就死了,但是需要等到七、八十岁才埋的人。不过还好,我看到了这本书,我了解了知识管理这个概念。终于不用行尸走肉这么多年了,哈哈。
断断续续地把《好好学习》这本书看完了。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看书”的困难,因此才断断续续、很不流畅。看完了也并没有满足和畅快感:我又看完了一本书......想第一时间写下自己的一些想法,也迟迟下不了手。直到此刻,我终于听清了心底的声音:因为焦虑。
今天我不是彻头彻尾梳理这本书,说说本书讲了什么重要观念或是写一个脑图之类。我只是想说说一本书,对于一个人的改变。
一、关于知识学习
什么是知识?作者认为,你看到的,书本上学到的或许都只是信息,只有落实到行动中对自己发生改变的,才是知识。
这也应证了韩寒那句话:懂那么多道理,为何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看到了这一切,经过感同身受和恍然大悟之后,我们还是继续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那么看这么多书,上这么多课程,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作用就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同身受和恍然大悟吗?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如何才能用知识改变生活?我们缺乏的不是知识,也不是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险阻,而是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学习能力。我认为学习能力包括了学和用这两方面。如何提高学习能力?书中讲了以下三个方法,也是让我收获最多的三个提升自我的方法:
1、反思
大脑远比我们想象中的不靠谱,有时甚至会出现让自己信以为真的幻觉。很多时候我以为自己记得,其实很快就忘了。以为我经过反思想出了解决方案,可是,几天后这个方案没有被执行,也很快被遗忘。因此,作者提出,记录式反思非常重要。那么,反思些什么呢?其实是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而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事件。举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生活琐事的例子:我和母亲在育儿方面产生分歧时,要么就是无疾而终,要么就是闹得有些不愉快。读了这本书后,我尝试着反思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矛盾?育儿观念不同。育儿观念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我和母亲成长环境,接触的知识都不同,导致了观念的差异。那为什么母亲不接受我说的科学育儿的方法?或许大多数人会说,那是老一辈观念陈旧,思想没有更新换代的原因啊。虽然有这个影响因素,但还有没有其他根本的原因?有,那就是我的沟通方式问题。事实上关于说话,关于沟通,我从未学习过,一直是凭着所谓的直觉,所谓的脾气性格去做沟通。因此,我需要的是学习怎么样去有效沟通,这才是本质的问题。
想清楚了一个问题,很多时候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我想,这是好事。于是我又通过阅读、反思、践行、再阅读的方式去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反思,不仅仅是记录自己当下的思维、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能够供下次再参考,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又掉进了穿上不同外衣的同一个坑。反思,同时也不断打磨着我们的元认知能力。
2、以教为学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接受别人的教,而更多得趋向于对自己的肯定,就像书中所说的:要有绿灯思维。以教为学,可以渗透到生活中,比如和好友的聊天,和亲人的分享,还有写作。这些都是能够理清思路的可行的具体方法。就拿我自己来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没有这么多的听众。逼着自己写下这一篇书评,刚开始发现:天啊,我为何看完了,仍然不知道写什么!一下子就搁置了一周,去重新思考和总结。后来,写着写着,自己也变得明朗起来。
3、刻意练习
这个词最近跳出在我的脑海中的频率很高,字面的意思,很容易把其理解为勤奋练习自己不会的内容。但又出现了一个高频词:低水平勤奋。刻意练习更讲究方法以及思考,不然就容易沦为低水平勤奋。我认为这就又回到了一个问题:思考和分析能力。这和第一点讲的反思能力有点相像。
二、关于临界知识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用于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作者称之为:临界知识。临界知识用大白话讲就是:能解释一大类问题的知识。书中讲了好多个临界知识,让我印象最深,改变最大的就是:黄金思维圈。黄金思维圈也就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一般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总是用what-how-why的步骤,而黄金思维圈的思考方式是:why-how-what。区别在哪里呢?就在于你做每一件事的意义。很多时候我都比自己想象中的要糊涂得多。领导布置了任务,就去做;家人提出了需求,就去做;孩子哭闹就去做。仿佛一切已经习以为常,不会去思考:做这些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为忙忙碌碌的生活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第一次运用这个临界知识是在工作中。领导布置任务:为班内孩子制作语言区的游戏材料。以往我都会去网上或者教参上寻找素材或者找现成的照搬照做。可是这一次,我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是为了完成领导的任务?还是为了孩子们的语言发展?答案跟以前不同了。那么为什么以前做出来的游戏材料孩子们玩了一段时间不感兴趣了?因为发展纬度单一?那么语言游戏发展纬度有哪些?听说读写。于是,在每个游戏中,我确保有两个发展纬度去设计游戏的材料。就在这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我运用了临界知识,也很好得解决了缺少素材的问题,结果也比以前的解决当下问题式更好。
那么其他临界知识呢?该怎么去挖掘属于自己的临界知识呢?
很简单,用以上这些基本方法去不断刻意练习。简单的道理实践起来可并不简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只有你自己才能完成。前进一小步不难,持续前进一小步,那真是挺难的。
你的一个喜欢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如果对你还有一点点的启发,请给我一个喜欢吧,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