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技巧】辨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

【技巧】辨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

作者: 独角兽教育孙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1-19 14:22 被阅读0次

    在刑法理论上,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他们并不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因而刑法总则对这些犯罪形态的成立要件作出了专门的规定,使司法实践中对此种行为进行正确的定性和量刑。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区分未遂与中止这个问题,常常令小伙伴们头疼不已。今天,特意奉上二者区分辨别方法,助您解决该难题,打好刑法基础!

    方法1:弗兰克公式

    能达目的而不欲是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是未遂。

    方法2:感情公式

    遇到熟人是中止,遇到亲人是未遂。

    方法3:认识错误公式

    主观上是中止,客观上是未遂,看主观定中止;

    主观上是未遂,客观上是中止,看主观定未遂。

    方法4:犯罪形态唯一公式

    犯罪既(未)遂后不成立中止。

    方法5:不能犯公式

    不能犯一般成立犯罪未遂。

    方法6:嫌恶公式

    因嫌恶而停止是中止。

    方法7:目的物障碍公式

    有替代物是中止,无替代物(特定对象不存在)是未遂。

    方法8:数量公式

    嫌数额少是中止,赚数额太少是未遂。

    方法9:故设执法陷阱公式

    落入公安执法人员故意设置的执法陷阱被捉现形是未遂。

    方法10:担心被捉公式

    担心将来被捉是中止,担心现场被捉是未遂。

    方法11:可连续行为公式

    在可以继续进行情况下主动放弃是中止。

    法条链接

    《刑法》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未遂——欲达目的而不能;犯罪中止——能达目的而不欲。

    小伙伴们,记住这两条黄金法则,相信一定会让您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在紧张的法考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技巧】辨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mo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