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通过读余华先生的几本小说,就有了一个最明显的体会,就是人就是一个矛盾体。
本来就领略过读余华的书,就是一个虐心的过程。都逃不掉悲和惨的结局,还是忍不住一本读完又找来另一本,心甘情愿的为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落泪伤怀,这是不是矛盾?
《活着》让你读着读着跟着富贵悲哀跟着富贵痛苦,跟着富贵万般无奈,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失亲之痛的沉重打击又怎一句命运不济能了?《文成》也是一样,林祥福为寻找身份不明、地址不详的妻子,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生命。那种人财两空的悲楚,又怎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能懂得?这次读《许三观卖血记》明知道是苦情,还是想去读,而且已经想好久了,一直不敢去读。因为想到“卖血”就是一个很残忍的事情,再好不会好到哪里去!除了苦除了难,除了走投无路,生活所迫,这次又不知是艰难到何种地步才达到卖血的程度?
小说主人公许三观一生的几件大事都是靠卖血完成的。
开始没觉得有怎样的艰难,只是有点不解,村里的人怎么用卖血决定婚嫁,许三观与许玉兰结婚后生了三个儿子,一乐,二乐,三乐。他们却被闲言碎语主宰了他们对大儿子一乐的态度,别人说一乐像何小勇,就想送给何小勇,而不是去拼命的去维护养了九年的孩子,可悲的是徐玉兰自己也这样认为,还喊天呼地说只有一次,何小勇本是渣男一个,根本不要一乐,可怜的一乐该是怎样的哀痛?成年人的愚昧无知对一个儿童的心理摧残可想而知了。特别是许三观那次卖血后带着许玉兰,二乐,三乐去饭店吃面。硬是不带饥饿难耐的一乐去,我当时就想作为亲妈的许玉兰怎么也去的心安、去得理所当然,怎么都不维护儿子,作为一个母亲这点真的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我真的为许三观和徐玉兰捏了一把汗,何小勇没有男人的担当,那言辞根本就不是一个男人该说的,徐玉兰不配做一个母亲,许三观不该盲目的被世俗束缚,他们怎么会那样对待一个孩子?一乐有什么错?错的是何小勇徐玉兰,为何要一个该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承受他不该承受的生命之轻贱之悲痛之无奈?想起一乐的可怜真叫人心疼不已……
我也想其实许三观也不真的是心狠之人,也只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卖血还清因一乐打人的债就是感人之处!
后来为了给一乐治病一路卖血,差点死去,从开始的不愿接纳到后来不惜有生命危险的卖血救治一乐的病,就足以证明许三观的善良本性,那卖血一路的艰辛与无奈最是小说的虐心之处,也是许三观这个人物最鲜活之时。不再一味愚昧,而是将良知上升到了极致。
总之,读这本小说,真的也是揪着魂痛着心读完的。正如一条留言所写“作为60后的读者,读余华笔下的五六十年代人们生活的艰难困苦,无比的真实感同身受。为主人公的曲折起伏的凄苦命运而心痛不已,人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活得像蝼蚁一样万般无奈,但其中的人物个个鲜活真实,有血有肉。尤其是许三观有缺陷,有愚昧。读余华笔下的一个个悲剧是需要强大的内心的。”
真的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