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起因似是因为女儿不上英语课外班,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跟她爸爸耗,中年大男人哪经得起小女子这样闹,心一软就妥协,听到这个消息,让我这个身在办公室的中年人也顾不上老脸,瞬间咆哮。
然并卵,并无鹅用。
依然翘课,转而去上舞蹈课。留下义愤填膺的老母亲独自倚在墙角舔舐伤口。
日子总要继续,现实总要面对。有这样一位猪队友,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依赖和抱怨,那是不用想的,在这个年纪已经是奢侈品,的确有些高攀不起。
不如舍弃妄想,奋力自救。
当我意识到这样一种状态,觉知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努力做了N次心理建设,夫妻关系,母女关系,要自己去承担维护的责任,不能假手他人。
(二)自我反思与成长
说到底,我是一个生活在条条框框里的人,一直活在父母亲的期待和邻居亲朋好友的目光中。
用心理学的话讲,是一种讨好型人格。这些世俗的期待,潜移默化中成了一把尺子,用它来测量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成长,终于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而现在,这种惯性思维依然在支配着我,而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把这把尺子和框框加载到儿女身上。
对于女儿,我到底在愤怒什么呢?
她哭着不去上课是事实,原因是什么呢?去了听不懂,恐惧,害怕。
为什么跟不上?说明不适合这个班,不适合这个课程?她的英语学习是不是遇到坎了?这些我都没有想。
报了课了,钱也交了,就应该要上,要知道心疼钱,不浪费,要坚持,打碎了牙要往肚子咽。
这是我过去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期待,现在我把这个期待直接投射到女儿身上,而她根本承受不起,一个十来多岁的孩子。
毕竟,坚持是最难的事情,有时候成人也未必做得到。
但我内心期待是希望她能做到。这难道不是期待者自己的问题吗?
这道题对她是太难了!
感谢猪队友,他能在这一刻包容了孩子,给予孩子说“不”的机会。而说“不”的欲望和能力,在现实中能演练的机会太少了,感谢他保护了这颗说“不”的萌芽没有被扼杀在摇篮中。
不得不说的是,在今天这件事中,我觉知到当时自己的不良情绪,然后适当控制住爆发的欲望,没有发生正面而激烈的冲突,给彼此都留下一个缓冲的空间。
至少在我没有想清楚如何妥当正确的处理方法之前。
应该说,注意到孩子尽力了,再辅之以方法,和必要的监督和引导,就无碍了。而自己当时把不去上课,与面对困难,直接划等号,也是幼稚的表现。
(三)写在后面
这是今天整理资料的时候,无意中找到的,是去年冬天十一月的手书。可能是当时情绪宣泄,是自然流淌的状态,今日读来,依然历历在目,涕泪交加。
自省和改善,我们一直在路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32128/4e5fbd6f668e385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32128/06d70c9ed8b5b1f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