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N年前,第一次看到幸福的人的时候,我才知道,幸福是那种全身上下无法隐藏的一种感染力。
当我第一次感受到喜乐的魅力-心想事成时,我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活出喜乐。什么是喜乐?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风和日丽,一直都是好奇、快乐的看周围世界,不会因外在变得自我变幻莫测。
这1个多月,一直是能感受到喜乐随行。前几天,因为一些缘由,突然感受到佛教的大爱(以前一直认为佛教‘忍’为上)。
当我初次接受佛教和基督教时,最大的不同是,佛教讲对的是来世,这世的受苦受难需要忍耐‘忍’,为你来世做准备。基督教讲的是‘爱’,这世活好。狭隘的我,认为基督教讲的爱,高于忍,现在才知道。对应的是不同的人或者说不同的认知的自己。
有些人,愿意这世改变,学习成长自己,将所有的纠结、问题都认为是让自己成长的养分。此为‘爱’。
可有些人,这世,已无法改变,来时活好,此为‘忍’。
所以,佛教给出了另一个选择,不为这世,为下世。按现在的说法,我放弃了现在,因为我自认为无法改变,未来我更好。可要未来更好,这世,我要守口(不可说坏话),行好事等等。
在拆书帮得5年中,我不断迭代自我,底层思维的再次重铸,才能看到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不同。
佛教的鼻祖:释迦摩尼,经历了王子→探究苦难→立地成佛→传扬佛教。说明啥?亲生经历了,再得瑟。没有成为有钱人,不要自说自话的评论有钱人,因为你不在那个场无法体味心态、行为的不同。做到,再评论。
行动,在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