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之名,亦见于古文献。《诗经·商颂·长发》:“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楚辞·天问》:“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尚书序》:“帝釐下土方。”敷的意思是治,釐的意思是理。“帝釐下土方”,犹言帝命禹釐下土方。这里说禹敷下土方,禹省下土方,禹釐下土方,则禹与土方之关系,以及土方即是夏,就非常明了。
土与夏在古韵又同在鱼部。又《诗经·小雅·北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下土相协。《诗经·陈风·宛丘》说:“宛丘之下,无冬无夏”,下夏相协。《左传·僖公二年》“下阳”,《公羊传》和《穀梁传》都作“夏阳”。《楚辞·天问》“夏民”,《尚书·吕刑》作“下民”。夏下得相通。秦琅邪刻石说:“六合之内,皇天之土,东有东海,北过大夏。”是下土相协,下夏相通,土与夏亦相通假。
古文献中土又通杜,《世本》“相土作乘马”,《荀子·解蔽篇》作“乘杜作乘马”。杜又通作雅,《吕氏春秋·勿躬》说“乘雅作驾”。雅又通作夏,《荀子·荣辱篇》说“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又《儒效篇》作“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王引之《经义述闻》“荀子荣辱篇君子安雅”条说“雅读为夏”,又说“古者夏雅二字互通”。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雅借为夏。”《墨子·天志下》说:“先王之书,大夏之道。”俞樾《诸子平议》说:“大夏即大雅。荀子荣辱篇曰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儒效篇曰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夏与雅通也。”
土通杜,杜通雅,雅通夏,是土即夏也。
程憬说:“商颂为周时宋人所作,诗中言及有夏,仍然袭用土方旧名,盖属自然之事。”
见程憬:《夏民族考》,《大陆杂志》第1卷第5期,1932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