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席娟笔下李玉壶和杜冰雁上错花轿嫁对郎的地方;
它是李白笔下友人孟浩然烟花三月去往的地方;
它是杜牧笔下出落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地方。
它,是扬州。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这座城市心心念念,虽不在苏南,于我来说一江之水南北而分并未阻止我将其视为理想中的江南小乡,它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中国运河第一城”,是一场约定。
四月二日,晴,出发。
大巴行驶在高速上,路边油菜花开得极旺,像连绵不绝的黄色锦缎。司机和前排旅客在聊天,说比起苏北一些城市走工业道路,扬州还是靠旅游发展比较多。是啊,不然我们为什么都想去呢。
在珍园寻访紧扣门扉的古建筑,在门口开心比“耶”。进不去固然可惜,但能和“珍园”二字合影就已是有到达目的地般的喜悦。
在钟书阁欣赏错综摆放甚至在屋顶形成拱形的图书,和南京的先锋书店一样让我喜欢。
午后沿着运河步行到订的旅馆,运河水面似镜,波光粼粼,身后是一座沟通两岸的桥梁,柳树随风轻拂,桃花娇艳。突然想起来今天也要做个精致的自拍女孩。边上一在摄影的大爷突然发话说我们拍得太丑了,应该将这桥、这桃花、这柳树、这石桩一一囊括,他给我们看相机里刚刚拍得照片,说着当年摄的影还上过报纸,顿时觉得高手在民间。
安静的午后,大爷钓鱼摄影,爷爷奶奶带着孙儿在公园玩耍,突然很喜欢慢中偷闲的生活节奏,一度产生就在这一直生活吧的想法。
顺着导航在大热天步行近一个小时,两旁是商店,买服装、玩具、吃食,应有尽有。尤其是一家服装店门口摆个小喇叭,里面唱着歌词为“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一首戏曲,声音慢悠悠地流淌,午后听着曲子,走走瞧瞧,真的觉得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
说也巧,旅馆附近还有一处荷花池,也是一处免费开放的景点,我们从荷花池抄近道过去,小桥流水,夹岸柳树窈窕。四月份荷花未开,湖中漂浮着杂枝乱草。并且有幸瞄到了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路上竟都是惊喜。
晚上去东关街,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文化古街,历史文明与现代工艺碰撞,但是第一次被摩肩接踵的游人劝退,约好明日下午再来。
四月三日,晴,继续出发。
在皮市街买了小平家的烧饼,边走边啃。看店面大概明白是文艺向的街,买旧书,寄明信片,开花店,然起个大早,街上基本空空荡荡,只能说——来过。
记得没错应该是步行去的何园和个园。路上看到过民国时的建筑、书院博物馆、扬州教案旧址,甚至是停放一辆自行车的巷子都偷偷拍了一张。这座城市给我感觉是不大却充满韵味,随处可见的民国建筑,老梧桐树,它们静静坐落在那里,带着时光雕刻的痕迹。
何园和个园的区别是没什么研究,应该都是大户人家的宅子,亭台楼阁,假石植被,四四方方的院子,古树参天。这里通二楼,那里转过去又是院子,忙得我们晕头转向。
东关街的人总算少点了,这次被各家店拔高的价格劝退,走走逛逛,登城墙一览路况。
最后在市民中心等待夕阳落下踏上返程的汽车,扬州妹子说那里晚上可能会有2500个月亮,至于是什么我是没机会再看见了。记的最深的是那边地上有几列刻图刻字的石板,记载着扬州从载入史册到如今的一系列的变故——隋炀帝赏琼花、史可法守城就义、新中国后的变迁……我踩一级看一个,石板挺多但一一看完也很快,片刻间就走过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这次出游体验感很好,大致完成了规定路线,每一处景点都让人喜欢得不得了,更惊喜在路上那些古建筑随手可见。也许是地点集中,三步两步就能看到一派别有洞天,隐在花枝下的路标想拍,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想拍,残破的墙壁想拍,总感觉这座城市这些景点这些建筑好像天生就很搭。喜欢人们的生活方式,喜欢古老的建筑与都市繁荣碰撞,喜欢园林隐于巷子里依然被人拾起欣赏。
扬州,扬州,声声慢。
但你可知从前多少年这里也风云突变、时局动荡,不过它们都掩在这座城市慢悠悠地变迁里,刻在每个扬州人的脑海里。
手机17年换了之后,照片统统留在百度云里,每一次翻阅都能想起走过的路,见过的风景以及串成的故事。
我打马走过广陵,你包容我的足迹,我带走关于你的全部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