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简读11-刘岠渭《默观无限美》

简读11-刘岠渭《默观无限美》

作者: 小人书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4-01 11:15 被阅读0次

    刘岠渭《默观无限美——西方古典音乐讲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75千字。

    每个人都只从音乐中听到他听得到的部分而已 —— 歌德

    手头的几本关于西方古典音乐的普及读本都出自台湾爱乐人之手,比如焦元溥《乐之本事——古典乐聆赏入门》(联经出版公司,2015),比如杨照《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广西师大,2017)。焦元溥1978年生人,杨照1963年生人,这两个年轻人各有各的主业,走着走着走进了音乐之门,不吐不快。这本《静观无限美》的作者刘岠渭,1947年生人,自幼跟音乐亲近,后来主修音乐,再后来致力于“欣赏者的培养”30多年,举办讲座3000余场,引领不会看谱也不会演奏乐器的人进入古典音乐的世界,被誉为兼纳中西文化的“音乐传教士”。该书是作者唯一一本以文字介绍音乐的书,九年前初版于台湾,北大版使用了彩印,使得书中珍贵的照片、绘画等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还在嵌入了刘岠渭讲解视频片段的二维码,使读者得以领略音乐和讲解的双重魅力。该书有四个部分。以下叙述中夹杂着抄书与摘录,不一定连贯,烂笔头自用,看官可绕过。

    第一部分“音乐的基本观念”,注意,是观念而不是概念,是从聆听者的角度来诠释什么是音乐——从声音本身获得美的意象与感动,才算是触及音乐的本质。听音乐没有所谓“懂”与“不懂”的问题,应该在意的是心灵够不够沉静,专注力够不够让音乐将你纳入,成为它的一部分。欣赏音乐的关键在于“专注聆听、深刻感动”。音乐本就不含语义,音乐只以“感性声腔”叙说着它的“默观无限美”,只要你专注地、心无旁骛地“跟着声音走”,这种美感就有了。

    第二部分“西方音乐史上的足迹”,非常简明地梳理了几个主要阶段并赋予每一个阶段一个特性: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活生生的人站到舞台中间”;巴洛克(Barroque)时代是“富丽堂皇的音乐逍遥游”;古典主义(Classicism)时期是“追求永恒和知性的幸福”,这一时期是“海莫贝”三大师共筑辉煌的时期;浪漫主义(Pomanticism)是“为僵化的传统开创生命力”,点到的音乐家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李斯特、布鲁克纳、勃拉姆斯、马勒;20世纪新音乐(New music of 20th century)则是“客观理性冷却狂躁热情”。

    第三部分“音乐家的故事”,点名音乐家有11位,这是本书最有意思也最具音乐含量的篇章,每一位音乐家在刘老师那里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独特描摹:

    海顿的一辈子就好像音乐术语“crescendo(渐强)”。海顿是乡下人。。。故音乐有积极进取、乐天知命的自然。

    莫扎特不管是歌剧、交响曲、协奏曲,每一种都让人觉得他是写作这类作品的顶尖大师,不会有“巴赫遇上舞曲”“贝多芬遇上歌乐”那种捉襟见肘的尴尬。。。找不出什么是他比较“弱”的一面,这就是莫扎特无人能及的“强”。

    贝多芬是“力的美”,运用少数音符即能掷地铿锵,仅以一二笔勾勒提缀,却有千钧之势。他是音乐史上第一位彻头彻尾毫无拘束的作曲家,他的每一颗音符都跃动着他的自由意志。

    莫扎特之于歌剧,贝多芬之于交响曲、钢琴奏鸣曲,舒伯特之于艺术歌曲,作曲家对特定的种类形式似乎是情有独钟的。

    舒伯特写作旋律的天赋,使得他的音乐显露出“没有章法”的浑然、怡然,在他的创作中器乐作品都是受过抒情歌乐所渗透的。门德尔松的音乐自始至终都洋溢在无边的幸福里,他“不思辨”“不深入”而能挺立在乐坛上,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异数,《仲夏夜之梦》的每颗音符、每个乐句,都一再透露着,这是西方音乐史上最幸福的人所写的音乐。勃拉姆斯音乐中的热火,是一种“炉火灰深到晓温”的境界,他是最能延续贝多芬精神的,所不同的是,勃拉姆斯除了“施之以威”之外,还“动之以情”。瓦格纳与“主导动机(leitmotiv)”一词紧密相连(在歌剧中以某些短小精简的乐句代表剧中重要的人、事、物,这就是主导动机),他让歌剧中的音乐滔滔不绝如长河般流动,避免发生拦腰截断的不自然,称之为“无止境的旋律”。他捍卫歌剧的戏剧性,自称不再是歌剧而是“乐剧(Musikdrama)”。

    比才为《卡门》而生。理查•施特劳斯将交响诗(管弦乐演奏的具有标题性的单乐章的音乐)发展到空前绝后的境界,运用上百人的大乐团编制,内容也从写景提升到写情写心理,《唐璜》为其代表作。普罗科菲耶夫,最陌生的一个,俄国作曲家。马勒作品的特色是“带有歌乐声部的交响曲”,将人声器乐化,人声是从头到尾一路跟着管弦乐下来的,其代表作是《大地之歌》。

    第四部分“通往古典音乐之门”,作者称之为六道古典之门,简单介绍了六种音乐类别:管弦乐、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宗教音乐和协奏曲,其间都是用具体代表作品作为例子。关于室内乐:堪称音乐中最为知心者,欣赏时尤其需要以无比的专注来远离浅层的快乐、轻松。特别录入了作者对《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1007-1012,BACH: Suite for solo cello,BWV1007-1012 》的听后感,六组36乐章一一道来。宗教音乐中提到,教会希望只用干净的人声来赞美上帝,所以是“清唱风格”,因为人声大半使用在教堂,所以用“在教堂(A Cappella)”作为无伴奏人声清唱的术语。

    最后有一个访谈记录,关于成长经历、关于音乐欣赏、关于中国音乐创作。欣赏音乐的几个观念:敬意与专注;理性(以理性的态度观察音乐的形式,体会形式造成的音乐效果,掌握音乐的逻辑性与合理性);创作背景并非首要;与音乐单独相处;音乐欣赏也是一种再创作;先把唱片听熟,现场聆听才能有好效果。

    书的附录还有导聆推荐CD 版本共141个曲目。可谓干货满满。

    作者在《再版自序》中说:激化日常语言得到的结果是聒噪,激化音乐语言得到的是寡言,甚至是宁静。为什么真正的爱乐者往往是静默的一群?因为他们只习惯于从音乐中获得“言寡情浓”的美感。这是对书名的最好诠释。

    【刘岠渭语录】

    当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原来传统的形式无法负载时,内容的内在必然性就会迫使形式做一些因应的调整,或者把形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音乐作品再怎么伟大,如果没有听者的参与,它的伟大也是虚幻的。不朽的不是乐谱,而是由被它的声音所激动的聆赏者的身上反映出来的。音乐的特殊性格就是它的抽象性,音乐的无法捉摸、无法囿限,会使得欲将它功用化的企图更显得无知、困窘。


    高度的音乐欣赏,建立在高度的理性基础之上。


    2018-04-0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读11-刘岠渭《默观无限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po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