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简友广场散文
转:《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转:《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作者: 陌小诺 | 来源:发表于2024-03-10 06:41 被阅读0次

    余华说,“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每个文字背后,都是他用生命在歌唱。”

    再读史铁生的作品,已不再只单一地用身残志坚来形容他的一生了。

    而是他看他对于生命的敬重、对于命运的坦然,对于信仰地坚守。

    更要学习去面对人生艰难、在细微之中收集美好,变得豁达、坚韧,以此度过今后不可预料的某些黑洞岁月。

    每读到史铁生这段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都感到震撼,他不断地在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要不要去死?

    第二:为什么活?

    第三:为什么要写作?

    【要不要去死?】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为什么活?】

    “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为什么要写作?】

    “活头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

    这一次次对自己的追问,也是对于命运地拷问。

    但凡是知道史铁生人生经历的人,都会为此叹息、悲痛。但是,无论何时读到他的文字,都极少见到他为这份苦难作过多地渲染、传播。

    他只是一直用文字记录、表达、思考。

    被困于轮椅上近四十年的史铁生,把他在儿时、少年时还能奔跑于地面的过往、所经历的人和事,都写了下来。

    他从一开始就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苦难命运吗?

    不是的,这对他来说,真的很难。

    二十一岁,他开始住院。他悲观地想着,治不好就去死。

    他期待着同学们来看他,他羡慕楼下草坪上散步晒太阳的老头。

    他对妈妈说到一切关于“踩、跳”的词感到敏感,在瘫痪后,动不动就发脾气、扔东西,一去地坛就呆坐一天……

    那怎么办呢?

    他开始阅读、写作。

    在他的另一本书《病隙碎笔》里,曾写到:“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

    当人开始有了坚定的信仰,便也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他也就懂得,命运面前,休论公道!这是他的答案。

    接受天命的限制,接受残缺,接受苦难。

    他说:“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散烈烈朝晖之时。 ”

    史铁生在《务虚笔记》里写道:“  我们从未在没有别人的时间里看见过自己。就像我们从未在没有距离的地方走过路。  我知道诗人想要说什么:有区别才有自己,自己就是区别;有距离才有路,路就是距离。”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死是一个毕竟降临的节日。

    接下来就是怎么活的问题了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就像生活不可能一路顺遂,但也不会一片漆黑。没有谁生来自带铠甲,但你可以让自己无坚不摧。

    生命的意义本也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要去世界多看看,要去远方多走走,要向外发展。

    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懂,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找到内心的宁静。

    只有做好内心的建设,找到内心的平静,一个人才能收获到真正的幸福。

    一个内心烦躁恐慌的人,是如何也过不好自己的生活的。

    要么在噩梦中醒来,要么在美梦中睡去 人要是不能从过程中体味幸福和快乐,生命就成了一场荒诞的苦役 。

    朋友圈里看到一句话:“智慧往往长伤在口处。”送给到看的你。

    不怕要受伤,大胆去你做想做的事,做了成有成就感,失败有了智诞慧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pu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