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堂课上的是一堂素养课——我的梦想。这是一堂“职业规划课"。就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能早点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但是这堂课孩子的反应让我惊呆了。上课一开始,我就做了一个小调查:“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梦想”“你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早上班的同学有四个分别说出自己的梦想。有当医生、明星或者老师。但是下午班只有两个同学说出了他们的梦想。这让我非常的惊讶,为什么孩子没有梦想?大部分孩子说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孩子说:老师,现在考虑是不是太早了?他们的反问真把我问住了。
我觉得孩子的梦想多变倒是可能的,可能今天是想做一个明星,明天可能又变成一个医生。有个孩子就和我说过:“我想成为一名画画老师,可是妈妈想让我当明星,还说我有潜力”。我问她:“那你自己怎么想的”,她想了一下说:“我也不知道”。我觉得孩子在这个年龄回答出这样的答案,倒是很正常。我家孩子也曾问我:“妈妈,你觉得我以后做什么比较好。”我通常是把球踢还给她:“你自己觉得呢”。我会给她我的意见 ,但仅仅是我的想法,她说:“我认为科学家和作家都不错”。我说“是的,都不错,决定权在于你自己,妈妈都支持你,就是希望你能定下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就好”。我们不止一次的讨论过这个问题,而我也给出自己的建议。
所以当孩子们说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真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如果孩子了解“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并选择了与性格、兴趣、能力相匹配的人生,这将会是事半功倍的结果。很多孩子由于自己的阅历不够,也不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甚至自己的爱好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只有接受父母或者其他人的想法。在这里我必须说一下,家长要把权利还给孩子,可以引导,但不可以强加。家长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就发现孩子,认可孩子。尊重他们的每一个梦想,并鼓励孩子去实现它。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梦想,这颗梦想的种子在心灵的土壤中等待被发现。有些孩子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目标,这颗种子就会很快萌芽,不断生长、开花,但有的孩子没有明确目标,糊里糊涂混日子,身不由己地被推着走,如同盲人骑马。”梦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鼓励孩子追梦,孩子会产生强劲的内驱力,面对困难也会主动想办法去克服。所以,家长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我们可以看下自己。即便是人到中年,有时候也会迷茫。曾经在年轻的时候。从来不认识“职业规划”这个词,也没有人引导我们:“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路上都是浑浑沌沌过来的。所以说即便是像我们这样的年龄。可能都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孩子被忽略了也很正常。所以家长和孩子一起考虑起来吧。由于这堂课课时比较长,话题对孩子来说也比较深,所以作文写得不是很好。但是如果有给自己一个思考的话。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在这里呢,我也呼吁一下家长。回家跟孩子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那么孩子可能会深入的了解一下自己。如果从中大家都有所收获,也许这堂课的意义就在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