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作者: YuMoo555 | 来源:发表于2023-05-01 20:41 被阅读0次

    许多人小时候都读过陶渊明的诗。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田园诗人,如果更了解一些的话,可能他都会认为他是道家的。但如果我们只读他晚年已经彻底归隐诗的诗,一定不能非常全面的了解陶渊明这个人。在他青年时期仍然有许多重要的事和人生抉择,我将他人生中的方向分为三期:探索,抉择,坚定。

    那么在陶渊明小时候,就对大自然有一种非常深刻的喜爱。这种喜爱远远超过了其他人,而且他同样是带着当官进觉得家族使命的。所以说在台面小时候非常浓烈的对自然的喜爱和儒家书的文学浸染着他。

    这虽然是两条不同的路,但这并没有禁锢陶渊明向前发展的距离,因为就算他保留着到家,亲贤之心在当时也仍然是可以去实现自己的,如家指向也就是说到家的规矩也并不是死的。

    因为就算他保留着到家,亲贤之心在当时也仍然是可以去实现自己的儒家,这下也就是说道家的规矩也并不是死的。所以他沉迷在学习与自然这两件事情当中。

    他人生中第一次人面临方向抉择,问题是在《饮酒-19》中。他抱着救国的如家只想去当官,却把自己弄得落魄到吃不饱穿不暖,无法搞好自己的生活。日日夜夜的当官只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

    当时的世风,可以说是非常的混乱。有三大家族都为了一个皇位而互相争夺。陶渊明不管投靠哪一家都不行,因为没有一家是以正义的名义去争夺皇位的。这时候陶渊明,内心非常复杂,非常痛苦,许多难于抉择的事都在这个时期作出。

    在到了我们所学的《荣木》,这首诗,最终仍然表达的,还是他想要出世的心理。但显然这个问题纠结了陶渊明20多年,当他做官意愿强烈的时候,他一定会不断地到官场上去寻找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而这一次次困扰他的就是三家争权,这一件事情曾一度打压他做出了许多想要隐居的诗。我们可以看见这里的,渊明是非常纠结的,因为这件事情他心中的隐居之意不断强大,而这却又相反于他心中拯救国家的报复。

    所以在《荣木》的最后,他认为自己仍然有重新恢复孔子精神的使命,所以他仍然会再有需要他的事刻立刻出仕。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心中的纠结就此消散。在《归去来兮》,他做出了人生中的最后一个选择。已经中年了的陶渊明,显然是因为年龄问题,包括这么几十年的世间理智,想都不能被实现。深深地看清了自己前些年当官时,实在是禁锢了自己对于自然向往的心。

    所以这一次他不带着任何的纠结,选择自给自足满足自己的内心,并带着很高的文学素养,回归了田园,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在学完渊明课程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问题陶渊明在一开始他虽然拥有报国的志向,但他却没有像孔子那样坚定自己的一生去推行去施展自己的抱负,那是否就意味着渊明报效国家的心并不坚定呢?其实并不是这样,在他面临两难抉择的时候,我们也看出了他不坚定的心中的坚定,他坚定地是对这两个方面都非常的热爱,而他不坚定的是是否还要坚持报国的志向。而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选择了更加值得的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渊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wo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