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语文资料
《猎人笔记》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猎人笔记》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作者: 墨白Jojo | 来源:发表于2018-10-12 20:28 被阅读47次

今天和大家来聊的这本书,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

那么它的作者是谁呢?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 ...每本书都反映了社会现象,引人深思。

屠格涅夫出身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是的农奴主。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仍旧实行着封建农奴制。一旦为奴隶,子孙世代几乎都逃脱不了奴隶的身份。没有自由,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地主。而这些地主则极尽所能地剥削压迫着劳动者们。他从小目睹了地主阶级的凶残和蛮横,对农民的处境有着深切的同情。《猎人笔记》就是他以反农奴制为中心思想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他用一个猎人的行猎做线索,写出了二十五篇故事。这些故事不相连属,在本书中没有直接描写地主们凶残的面孔,也没有直接描写他们迫害农民的举动,主要是通过一些细节和暗时,让我们通过联想和思考去认识他们的行为和品性,来体现着农奴制带给农民的灾难。

他写《两地主》中的赫瓦伦斯基是一个退伍军人,他是个“很善良的人”,可是有着怪的初期的见解和习惯。他对无钱无势的贵族决不平等相待,至于对那些地位卑微的人,更是连看也不看。他还没有娶妻,但很好色,在路上一看见漂亮的女人,便连忙跟踪。他喜欢打牌,但只愿同身份低的人打,这样他可以随意呵斥他们。等到同省长或其他高官打牌时,他的态度便发生惊人的变化:面带笑容,察言观色,整个人变得像蜜一样甜。他还喜欢抛头露面,在各种庄严的公共场合上表现不凡。他很吝啬,由于舍不得花钱,竟不愿意接受贵族长这样的荣誉头衔。

另一个地主是斯捷古诺夫。他自称是“老实人”,办事“照老规矩”,生活中的一切都保持古风。可有时也会赶新潮:为了显示自己不落后于时代,十年前便从莫斯科买来一台打谷机,即便一直把它锁在棚子里不用,心里也很满足。他待客十分热情,显得是个“好心肠的人”,然而对附近的庄稼人却很不客气:例如近邻的农家有几只鸡跑进了他的花园,他便大喊大叫,不仅把鸡加以没收,还要抓住那个进来赶鸡回去的小姑娘鞭打一顿。他对手下的奴仆也很残酷无情:他吩咐人鞭挞奴仆,自己坐在凉台上一边喝茶,一边随着鞭打声的节奏喊:“啪啪啪!啪啪!啪啪!”他对那些不够听话的庄稼人就更狠心了:“把他们送去当兵,把他们打散,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即使这样,他仍感到不解气,因为这样“还是不能让他们绝根”。他还总结出一套理论:“老爷总归是老爷,庄稼人总归是庄稼人”;“如果老子是贼,儿子一定是贼”。

在其他一些篇章中还描写了各种类型的地主,如猎人的祖父蛮横地抢占他人土地的地主;精神空虚、变着法子折磨庄稼人和家仆的科莫夫;有穿着像马车夫,表面上对农民客客气气,可又使他们心里害怕的柳菲沃诺夫;专门设立庄园“办事处”,通过一批爪牙进行管理的女地主洛斯尼亚科娃等等。通过对这些地主行为和习性的描写,揭示农民的悲惨命运是《猎人笔记》的主题之一。

对农民的才能和精神上赞美是《猎人笔记》的主题之二。

他写《霍里和卡里内奇》两个完全不同的农民形象。一个叫霍里,为人精明、务实,有进取心和自信,他凭自己的勤劳和才智,为自己创建了较为独立富裕的生活。他思想开放,求知欲强,对国外的社会民生都感兴趣。他使人想起了彼得大帝,他也体现出俄罗斯人的精神特征:“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坚强”,“大胆的向前看”。

另一个是与他性格迥异的卡利内奇。这是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农民。他不像霍里那样务实,不善于安排个人生活。他是个理想派、浪漫派一类的人,热情而好幻想,爱好大自然。他有多种特长:养蜂、治病、念咒语、识天时,又能弹会唱,还识得字。他很尊重霍里,霍里也很喜欢他,他俩之间洋溢着友谊的“温情”:他有时给霍里献上一束草莓,霍里很欣赏他的歌喉,有时与他一起动情地唱起歌。

他写《枯萎了的女人》中的卢克丽娅。她原先是一个能歌善舞、笑声朗朗的美丽姑娘,曾是众多小伙子爱慕的对象。可是她后来不幸地从高台阶上重重摔了下来,由于当时没有及时治疗而瘫痪。虽然她外形的美丧失了,可是她那心灵的美反显得更为动人:她是那样坚强地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她竟能以女英雄贞德的精神鼓舞自己。在长期的僵卧状态中仍表现出她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她不去抱怨个人的不幸,很能体谅别人,还惦记着农民兄弟的贫苦。

如果说书中猎人的形象是贯穿全书各篇的形象,那么,俄罗斯的大自然景色也可说是贯穿于全书的第二形象,它与前者一样,成为统一全书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添了诗情画意。

日月星辰、天空白云、晨光暮霭、雨露风霜等等自然现象以及自然界中的湖光山色、树林原野、香花野草、禽兽虫鱼在他的笔下显得那么真实而富于动感:夕阳下去了,可林子里还是亮堂的;空气清洁而明澈;鸟儿在饶舌地啁啾着;嫩草闪着绿宝石般的欢快亮泽……林子里渐渐昏暗下来;晚霞的红光缓缓地滑过树根和树干,越升越高,从几乎光秃的树枝移向发愣的、沉沉欲睡的树梢头……难怪托尔斯泰会说:“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会冒出芬芳”。

风景描写在此书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时是标示故事发生时环境气氛和时间地点,有时烘托或反衬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对情节的发展或结局起着象征作用。

比如《幽会》中那位纯真少女阿库丽娜在树林中等待情郎前来幽会的时候,那树林中的景色也显得那么欢快,“到处洒满阳光,透过那些欢腾嬉闹的树叶,看得见浅蓝色的天空,它仿佛在闪闪发亮……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干爽的新鲜气息,令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这显然是少女此时心境的外投。待到那个薄情郎冷淡地抛下她而离去的时候,这位少女异常地伤心、失望,此时林中的景色亦随之大变,那阳光“似乎也变淡了,变冷了”,那些“蜷曲的小树叶急急地飞腾起来”,一只乌鸦在上空“时断时续地啼喊着”……一切都标志着“冬天的凄凉可怕的景象似乎已在悄然逼近了”。由此也可看到,屠格涅夫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不是、纯客观的,而是融入了主观的情感,使自然也染上了浓浓的情感色彩,达到情景的交融。

在本书中我们不但可看到屠格涅夫善于写景,而且也可看到他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非凡功力。

一、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细节。例如《总管》中的侍仆菲多尔因忘了给主人热酒,毒人佩诺奇金便低声下令要惩罚他,这一细节即可深刻地暴露了这位地主对待下人的冷酷无情。又如佩诺奇金去他的田庄什比洛夫村,全村的庄稼人马上便惶惶不安,连孩子都吓得往屋里跑,母鸡也吓得往大底下钻。这细节也有力地烘托出这位地主在庄稼人心目中的印象。

二、善于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例如在开篇中便以两个聪明可爱的农民霍里和卡利内奇同那个平庸可笑的地主波卢特金前后作了强烈对比,一下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两个农民之间也进行细致的对比,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三、善于运用动物形象去比喻人物的性格。例如把那个胆小窝囊、一见到上司便浑身发抖的涅多皮尤斯金比喻成“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把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那位有心灵创伤的妻子比喻为“被猫抓伤了的可怜的黄雀”有时干脆把这类比喻直接变成人物的绰号,例如,把那个懦弱渺小的老奴仆库济马称之为“小树枝”即苏乔克,把那个性格好动而不安分的卡西扬称之为“跳蚤”等等。

作者用对俄罗斯祖国和人民浓挚的热爱,和真正的不朽的才华,替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描绘出一幅出色的奇伟的油画。本书不仅是一首描写大自然的赞歌,而且也是富有社会价值的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一个委婉的控诉,作者如此淋漓尽致的描述,造就了“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相关文章

  • 《猎人笔记》导读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被称为俄国文学史上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这部书以一位贵族猎人出猎途中的见闻贯穿...

  • 《猎人笔记》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今天和大家来聊的这本书,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 那么它的作者是谁呢?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

  •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读后感

    读《猎人笔记》的时候,我一直带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会被称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读着这二十五篇自成起讫的故事,我仿...

  • 点燃火种

    芯儿原创 打开心灵感应牵几枚词语造一个城让月悬灯,星作火焰的种

  • 纪录片推荐 | 《但是还有书籍》

    一部可以点燃阅读火种的纪录片 《但是还有书籍》以书为题材,力图在阅读多样化、碎片化的当下,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

  • 一部点燃反农奴制火种的杰作——读《猎人手记》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正处于解放运动初期,正酝酿着希望实现农奴制改革的社会要求。屠格涅夫的《猎人手记》问世。这部杰作点...

  • 点燃希望的火种

    窗外的玉兰花要开了,紫色的花苞在枝头上绽放着勃勃生机,朵朵争相与春风打招呼,与春雨握手,整棵树都洋溢着无限的热情。...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文学大师屠格涅夫的成名基石,俄国文学史上描写农民的名著。《猎人笔记》是俄国文学史上描写农民的第一部名...

  • 让文学的火种点燃

    回来,我的活 蒋凌霄 不一样的活, 挂在天角, 我垫着脚却够不到, 回来,那曾记载着的星火, 在贫瘠的戈壁, 在富...

  • 点燃我生命的火种

    今天是我第四次上彩虹花晨读的第二场,天气虽然下着蒙蒙细雨,昨天的自己虽然几近崩溃,可是开启彩虹花视频的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猎人笔记》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xn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