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点和线管理顾问 黄顺老师
一直困惑于到底人是什么?人这一生究竟要怎样过,才能有比较满意的答卷?
但,岁月不自觉走过几十个春秋后,突然之间深入的想多一层,满意到什么程度?答卷交给谁?

像金庸大师那样的人生经历,应该是极少数。所以,可以大闹!至少在自己的武侠世界中,和他所传递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侠义天下,无不影响当代和后世。
只是,对于平凡的大多数人,我们该怎么过好这一刻、这一天、这一生?甚至留存些给身边人、给后代的,不只是物质的遗留和馈赠。
是啊,相对几十年前的以前,互联网时代,获取资讯和知识已经方便快捷很多倍了,资讯爆棚,知识多样,尤其是各种意识形态和片段化的言论评价,在我们的周围萦绕,不知不觉中影响和形成我们的价值判断标准。

比如,十年前就很火爆的相亲节目——**勿扰,其中有一个女嘉宾说出了一句“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被很多人包括主流媒体诟病,甚至当做反面来批判。
是这句话参杂着比较极端的逐利思维,功利性非常强,对本来已经因贫富差距引来的社会问题更显突出!
笔者在这里无意为这个女嘉宾辩护什么,更不是洗白。只是想对这句话就行稍微深一点的推演:如,宁在宝马车上哭,哭多久?不在自行车上笑的笑能持续多长?至少,那些评判女孩子嫌贫爱富的人们能否站出来保证,能笑多久?
能保证,此时的自行车上简单快乐的个体,不会因为时间而有所变化?最最关键的是,骑自行车的人是否有知觉,自行车是暂时的,还是就是认为我就只有自行车,是你愿意的?

当有些言论比较成为主流时,会影响一部分单纯、简单的人。只是为了不被别人说成嫌贫爱富,而有意的去回避或者追求宝马车里不单单只是富二代或者喜新厌旧的优秀人儿。
举个例子,笔者有一朋友,十年前就开着宝马车,但在他认为自己是穷屌丝前,他的自律和骨气是出奇硬,30岁前没有女朋友,问其原因,“没资格”。问其什么时候有资格,答:至少不要给家人、给别人添负担!他说,他上学时候绝对不会做的事就是交女朋友,因为花的是父母的钱!等有本事,学费、生活费能自理后,他才觉得有资格!
而对于能在宝马和自行车上选择的,正是花容月貌好时期的女孩子们,更多除了外在,是不是也应该问一问,就算坐上了宝马车,能做多久?除了哭,还有无另外其他状态可选择的能力,俗话说的,内在美!增加自己的可选择能力,如同增加多一个增值的砝码,可能情况就是宝马男反过来要换个劳斯莱斯才会好意思让你坐了,怎么会舍得让你哭呢?

如果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孩子有条件去跟随一个开宝马的优秀男人,凭什么要跟你一个只能骑自行车的。对!凭什么!“骨气”是不食嗟来之食,背后的内涵正确的应该是:我承认暂时不如你,但我绝不接受永远这样,为之努力成为更好的人,与你相陪!如笔者朋友这般!
目前,社会上像朋友这样的人,或者说我们以前能表现我们民族脊梁的精神,好像越来越少。“骨气”,骨气内涵是没尊严的不要,跟我不匹配的不要,有失公平的不要。
骑自行车的,就算你认为别人在宝马车上哭,但你保证别人能在你的自行车上笑,笑多久?是不是不笑了,又是别人的原因了?

如果,我们身边因为家庭环境,因为阶层,成长环境没有持续和进阶式的过程,那是通过家人、前辈、朋友,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这就很大程度造成在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过程中,碎片化和片段化,当没有深入和辩证去看某个言论时,会容易造成意识和思维的浅层化和混乱化!
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在碎片化,片段化的资讯中,被岁月和现实压力推着往前走的,从这点上来讲,成长就非常关键,关键于它能让我们清醒和觉醒!

如您能静下心看完前文所阐述的一些观点,在遇到一些碎片化、片段化的言论或者观点时,如果能有多假设几个前提和如果,相信能更客观、辩证看待人和事。恰恰是尽可能的客观和辩证,是所有能持续成长的唯一前提,这里的重点是持续!
而尽自己最大的力气去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过去和现在的自己,我想这份答卷应该首先交给自己的时候,才是最合适和最无悔的吧!至少,对的起自己,不是么?
再一次向金庸老先生致敬!也向有骨气不放弃自我,不断修缮自己的生命致敬!
-----------------------------------------------------------------------------------------------------
写在文末:人生一世,总要有留存,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甚至是灵魂的。欢迎私信点和线管理顾问公司《情义人物专栏组》,告诉我们您和你难忘的情义故事。《情义人物专栏组》可代笔润色,替您在漫漫人生路中留存一笔专属您的感动和财富!
本文由点和线管理顾问公司——黄顺老师原创,欢迎分享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来源:点和线管理(ID:dianhexian16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