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渊的势力是如何被李世民连根拔起的?

李渊的势力是如何被李世民连根拔起的?

作者: 李星原 | 来源:发表于2023-06-20 10:04 被阅读0次

    李渊被迫退位后,为了平衡朝局,稳定人心,李世民并没有扩大打击面。对于敌对势力该拉的拉,比如魏征;该请的请,比如薛万彻。还把被李渊发配到巂州顶罪的王珪,韦挺接回来重新安排了工作,这都是前太子李建成的势力。

    那么李渊呢?这位当了9年皇帝的老头并非像史书上写的那样唯唯诺诺。

    要想坐稳皇位,这太上皇的势力也不容小觑。

    李世民知道,父亲虽然退居二线了,但他的代言人还在台前,此人便是裴寂。

    为了政权的稳定,李世民只好照顾李渊的面子,保留了他的铁杆粉丝裴寂司空的职位。甚至在重新议定功臣时破天荒的把裴寂的封户加到了1500户。并且在贞观二年李世民到南郊祭祀,回来时当着所有人的面以裴寂有佐命之功让他与自己的铁杆兄弟长孙无忌一起,三人同车而归,李世民对他可谓诚意满满。就等着他投桃报李,君臣一心共治天下!

    李世民登基后为了治好天下,喜欢把群臣的有利意见做成便签贴于御案之上,以供参考。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身居高位,享尽荣光的裴寂总是不进一言不献一策。自己对他的拳拳诚心与他的毫不作为一对比,立马火冒三丈于是就对他旁敲侧击了一番。

    可裴寂还是无动于衷,甚至朝中的大小官员都是李渊在位时与他共同拟任的,虽然李渊退位了但这帮小弟依然视裴寂马首是瞻。

    李世民意识到一下子拿掉裴寂很可能引发朝野动荡。于是开始不断的往以裴寂为首的官僚系统中安插忠于自己的秦王府旧臣。先是让在玄武门之变前便投靠自己的萧瑀和封德彝分别担任左右仆射,以做过渡。同时让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入主中书门下等要职,然后在封德彝病故后不顾长孙皇后反对安排大舅哥长孙无忌担任右仆射。又以萧瑀殿前失仪为由,让房玄龄趁机顶替他的左仆射。

    三省都换成了自己人,但要想执行朝廷的政策,还是要靠下面庞大的官僚系统。

    裴寂乐呵呵的在等着看李世民的笑话。比如建成伏诛后,朝廷下令只问首恶不牵扯无辜,但还是有人想法设法逮捕建成余党以邀功,丝毫不把朝廷的赦令放在眼里。

    这让李世民很恼火。

    他知道要想政令畅通必须挖掉李渊的根基让他做一个彻彻底底干干净净的太上皇,老老实实的呆在寝宫焕发第二春生孩子去。

    李世民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招妙计,这一计便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由于武德年间任命的官员不是为了拉拢人心,便是兑现曾经的诺言。反正实心任事的几乎没有,打酱油的到处都是。

    李世民是一个政治家,他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不管是当世的名声还是青史的赞誉,他都要。奈何这批代表李渊势力的官员不但无法帮其实现理想,还成了理想征途需要清除的对象。

    有什么办法呢?

    换人。

    换人就意味着裁员,被裁的人肯定不愿意,怎么办?

    李世民先在宗室王公中宣导舆论,将李渊的封王标准从仅仅姓李变为不仅姓李还得有功。于是宗室郡王除了少数有军功的如李道宗、李孝恭等人,其余的全部降为县公。

    搞定了宗室和功臣,就该基层官僚了,对付这帮人自古便有定例,很简单的办法那便是——考核,对就是考核。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大家平时看着都差不多,放一起比一比高下立判。可怎么实施呢?李世民犯了一个错误,以前都是每年分批考核,吏部的人嫌麻烦,这次让所有官员一次性全部到长安。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长安就这么大,7000多人的吃喝拉撒,光吃就是个问题,还有7000多人需要考评,只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阅卷,累也给累死了。考评结果出不来,官员只能在长安待着,地方上就没人管理,大唐要乱了。

    看样子裴寂又赢了

    所以被靠边站的裴寂冷嘲热讽的时不时来阵风凉话。给热情高涨的哥几个浇盆冷水,同时鼓动被考核的官员们上书抗议主考官的拖延墨迹,目的就是搞掉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新势力,自己翻身做主考官以粉碎李世民的阴谋。

    这种先泼冷水再添烈火的骚操作,自然逃不过李世民的眼睛,他让房玄龄顶着压力大笔一挥,只留下了643人。

    至此李渊的政治影响力几乎被连根拔起,而那个根便是裴寂。他也在贞观三年受僧人法雅牵连流放于静州,于贞观六年病死在回京路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渊的势力是如何被李世民连根拔起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yy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