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忠 包雨朦
来源:澎湃新闻
距离2017年还有最后15天的时候,中国电影向2016年的收官之战发起了也许是本年度的最后一轮冲锋。票房大势将在这一波攻防里尘埃落定,锁定终局。2016年12月16日是个周五,至少有三部国产电影选择在这一天上线公映,结果冰火两重天,表现迥异。
张艺谋的新作《长城》上映首日便以44%的高排片斩获过亿票房,同时收获了网络上的无数调侃和差评,豆瓣评分只有5.4分;而另外两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和《生门》则以2%和1%的排片率仅获得200万和100万的可怜票房,但是却在豆瓣上分别赢得7.6和8.5的高评分。
中国电影再一次出现了票房和口碑的严重背离与对立。一方面,令观众走心落泪、交口称赞的佳作没有机会放给喜欢它的观众;另一方面,观众又不得不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被院线的排片表所绑架,只好去看巨星云集的豪华大片,看罢又忍不住嬉笑怒骂。
这便是中国电影市场的谜之怪圈,数年来无人破解。艺恩数据分析师杨荣清指出,一般院线排片之前会先对所有电影进行预分类。纪录片由于投资成本小、没有明星参与、营销噱头不足往往在分类中处于劣势。“排片经理会根据电影类型、卡司进行一个判断,预估市场反响好的、观影人数多的就会在排片上予以倾斜。”杨荣清说:“按照惯例,一般国外引进的大片及国内名导电影属于A类,排片量在30%-40%左右;普通国产片为B类,对应10%-20%的排片量;文艺片、纪录片、主旋律片等其他类型的电影都会被直接归为C类,排片一般都会低于10%。在上映期间,影院经理有权限对一些市场反应好的片子升量,但对C类片来说这种调整也是非常有限的。”12月18日,星期天。这是《生门》正式上线的第三天,望着排片量已经降到了可以忽略的数字,而且还一直是头尾场,《生门》的制片人戴年文感到无奈且悲哀,但是他并不愤怒,而是略带悲悯地审视这一切。
作为一个曾有过28年军旅生涯的汉子,他知道应该坚持,应该亮剑。可是他没有,他告诉团队:正视游戏规则,放弃无谓的挣扎,因为这就是中国电影业的冷酷现实,正如他为这部纪录片所取的英文名字:This Is Life。他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就像手握长矛的堂吉诃德,义无反顾地冲向那个注定无法战胜的巨无霸风车。
这个巨无霸,既不是张艺谋,也不是《长城》,甚至都不是发行商和院线,而是由这些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共同交织出的一张无形之网——或许可以叫它富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体制”。“要么不给排片,要么就排在无效时段,这就是中国纪录片电影面临的生存困境。”戴年文很反感用“小众”来定义纪录片电影:“人们总是认为纪录片受众人群少,于是院线理所应当地减少排片,继而导致纪录片票房惨淡。这又进一步加深了院线对纪录片不卖座的偏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国外电影的一些成功案例证明了纪录片非但不仅仅是属于小众人群,甚至同样可以掀起全民的观影热潮。韩国独立纪录 《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于2014年11月27日公映,记录了一对韩国百岁老人76年婚姻生活的最后时光。据韩国《亚洲经济》报道,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25日,这部纪录片的累计观影人次突破300万,登顶韩国票房冠军,甚至超越了两部风头正盛的好莱坞大片《星际穿越》和《法老与众神》,其上映18天突破百万人次的速度也创造了韩国影史独立电影突破百万人次票房的最快纪录。“韩国的成功案例让我们意识到不是纪录片没有市场,而是我们没有给予纪录片同等的机会。只要每晚给我一场排片,我们也能证明中国的纪录片不输给海外的同行。”戴年文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和底气,源于该片正式公映之前,曾在全国25个城市,通过“先尝后买”的方式进行了一百场的点映,结果90%的观众都在走出放映厅后主动为这部打动了他们内心的佳片付费。
在豆瓣上的剧情简介中,《生门》的故事线被勾勒得清晰又纠结:5万块钱能救一大两小三条人命,手里只有5千元的丈夫,借钱、贷款、抵押房产此时都行不通,“拯救小凤之女”变得不可能完成;李家福——“拆弹部队”首领,面对夏锦菊保住子宫的请求,露出艰难而犹豫的眼神。心脏两次停跳,换血2万毫升,他如何剪断“炸弹”上的红蓝线,她又能否在“鬼门关”前转身?命悬一线之际,“生死时速”让人目不转睛。年轻妈妈李双双腹中的胎儿,引产似乎已被当地优生科判定,李家福团队却提出实施剖宫产,抢救微弱的性命。救,可能倾家荡产,一生背负沉重的负担;不救,可自己的骨肉,如何走上内心的审判厅。年轻的爸爸该如何踏上这段产房的“釜山行”?
总之,《生门》是一部关注中国早产儿家庭的纪录片,它以四个早产儿家庭为窗口展现了中国底层人群在面临医疗、经济、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等一系列冲突时进行的选择。而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生门》这部影片本身更像是一个生不逢时的“早产儿”,制作过程充满了命运多舛的曲折和磨难。
开始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怀疑能不能过审。当历经周折,终于看到那条小龙(中国电影许可发行的龙标)在屏幕上飞舞的时候,整个幕后团队都感到无比振奋。曾入围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奖的陈为军导演又对《生门》一改再改,精雕细琢,通过一百多场的点映,赢得无差评的结果,一直到上映后豆瓣上8.5的国产电影高分,这份肯定足以告慰在产房里坚守跟拍近三年的付出与汗水。在电影中,四个早产的家庭尽管历经痛苦与磨难,大多都看到了希望中的良好结果;而现实中,《生门》这部中国电影市场的“早产儿”,并没有看到自己所希望的结果。它尽管费尽周折地赢得了准生证,却在残酷的院线排片规则下,如同被脐带缠绕住脖子的新生儿,眼瞧着脉息减弱却无能为力。对于这种略带悲壮的结局,戴年文并没有沮丧乃至气馁。《生门》对他来说,就像一个重症难治的早产儿,他付出了一切努力,似乎难以改变它的悲剧命运。
电影《生门》正在现实中演绎纪录片中的情节,这个寄托着中国纪录片电影的追求与希望的早产儿,亟待各界的医疗救助,伸出援手,为中国纪录片电影的未来,保住这个诚意满满、口碑不俗的血脉。
很多业内人士都看到了体制之弊,不断发声,为《生门》而呼吁。
陆川在呼吁,姚晨在呼吁,文隽在呼吁,去年为《百鸟朝凤》惊世一跪的制片人方励也在呼吁,包括高军、赵军、吴鹤沪三位号称院线三杰的中国电影发行界的老炮儿也在联袂呼吁,给《生门》以更多排片,让这部陈为军导演的心血力作能被更多的中国观众所观赏。包括国内院线的龙头企业——万达院线的总裁曾茂军也在年内多次面对媒体表示:企业首先要盈利,所以商业片,我们肯定投入更大的资源去支持。艺术片是做情怀的,我们肯定要支持,因为艺术片会培养一批未来的导演。我们最近也在给国家倡导,要做艺术院线。我们正在推行这个事。万达在牵头,但是这很复杂,利益各方怎么来兼顾?国家能不能让艺术影片不占配额,但我只在小范围放。如果真这样做,艺术院线反而会火。电影分级,院线分系。让喜欢不同类型和风格的电影观众各得其所,各有所归。这是被欧美发达电影市场已经验证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呼唤着中国电影向国际化接轨的步伐迈得再快速一些。在艺术院线还不成熟的阶段,作为中国院线的龙头老大又有意愿支持艺术片的万达院线,能否带头支持一下像《生门》这样好口碑的影片呢?!
“不给纪录片电影排无效时段有那么难吗,只要给我们晚间排片,哪怕每晚就一场,我们就能证明中国纪录片同样有市场。”戴年文面对无力回天的院线排片大局,还没有放弃最后一丝希望。(来源:澎湃新闻 许文忠 包雨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