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意间看到了一篇文章,是李笑来老师关于读书经验的分享,在这篇文章中,他把读书分成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什么都读,能读什么就读什么。
第二阶段,有目的性地读
第三阶段,读学术文献
第四阶段,检索式阅读
第五阶段,什么都可以读读
(这是下载链接,需要可以自取:https://www.aliyundrive.com/s/4zDkahvGMHs)
看完后对比了下自己,我好像卡在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了。想读的书有很多,想攻读的方向也有,但就是做不到专注。
比如前些日子看史铁生文集,发现他对于尼采的思想有很深入的研究,当我去了解了下尼采后,发现他的一些思想确实挺吸引我的,就觉得多去研究下。可到现在,连一本关于尼采的著作都没有去看过,反而跑去图书馆借了几本小说来看。
借小说的目的是想培养自己讲故事的能力,毕竟论讲故事,还是那些经典的小说厉害。但小说似乎也只能泛读,虽然它也可以分出几类,但在我眼里就是想从它们身上学到讲故事的能力。
之所以热衷讲故事,不是想着以后也写小说,而是觉得拥有讲故事的能力,能使文章充满可读性。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知识过于匮乏,就特想补充自己确实的部分,从今年看过的书不难看出,我一直在摇摆不定。
时而读读工具类书籍,时而读读某部经典著作,时而读读某部小说。想到这,似乎我还是处在读书的第一阶段中,什么都想读。
这不得不让我反思这几年的读书经历,最初确实是什么书都读,看到别人推荐什么书就跑去买回来。有时想到某部著作,就去找来看,甚至有段时间,脑子里蹦出哪本书,就看哪本。可后来因工作忙了起来,就把读书给停滞了,那两年读的书不超过三十本。
也许是这个停滞期让自己的读书能力退化了,导致目前还处在第一阶段。当这所谓的五个阶段,是占在李笑来老师的角度划分的,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划分。只是我觉得,毕竟他的读书经验要比我丰富太多,因此依照他的划分,也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其实他的这个划分,跟《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开始读书,都是先从自己看得进去的书开始,然后才慢慢过度到专和精的。而他后面提到的关于学术著作的阅读,在《跨越不可能》里也得到过佐证。
书中把阅读获取到的知识,做了一个具象化的类比。书中表示,阅读一篇博客需要3分钟,可以获取作者3天的成果;阅读一篇杂志长文,耗时20分钟,可以获取作者4个月的研究成果;阅读一本书耗费5个小时,可以获得作者15年的工作成果。
同理,一篇学术论文,要花费的时间可能是半年,也可能是一年,甚至两年或更多。况且学术论文,一般写的都比较严谨,作者肯定是打磨好久才可能发出来的。因此阅读价值也就更高,只是可能会过于枯燥,一般人不敢挑战。
而对于处在第一阶段的自己,也只能投去仰望的目光,只希望自己加快速度,尽快达到第二阶段的高度。
总之,对于阅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很多困难要解决。但这不正是成长的乐趣么,不克服困难,怎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