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人间词话》第二十六则
王国维以为成大事业、大学问者须经历三种境界。而凭着自己的阅读观感,禁不住想做个好事者,且由他的三种境界大言不惭胡诌阅读的境界。
以为三种境界并非文中词意表面,实乃王国维推崇的“境界”本身。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虽未强作“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高下区分,然由“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观之,“无我之境”似胜“有我之境”。而此上三句词的作者,晏殊、柳永到辛弃疾,亦是从“有我之境”臻至“无我之境”。纵三人皆能贯通古今、各领风骚,但历久弥新、风韵不减唯辛弃疾。既然有此感想,遂愿意断章取义在第三种境界前添“似花还似非花。细看处,点点是离人泪”一境来曲解阅读的境界。
第一境犹在表象。刚接触阅读,碍于广度与深度限制,更多是关注文字本身,很难透过文字关联作者社会背景和生活阅历。与作者心领神会则甚是困难。感观出现偏差也不足为奇。中学时喜读词,除去课本也背诵过“红藕香残玉簟秋”“盈盈秋水、淡淡春山”等等,但终未深究其意,只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大学随着思维更迭完善,总认为古诗词之意象不过春闺秋怨、悲欢离合、咏史怀古等等,不免靡靡颓萎,难有深意。索性就此抛弃,不读古诗词多年。再读古诗词亦是因阅读范围拓展,从诸多作品中再现诗词才复读诗词。而意象则自是一方天地(后详述)。
初始阅读,不带目的和功利的只是寥寥无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论断看似无懈可击。自己也是怀揣文学梦想开始阅读,从茅盾文学奖作品开始,囫囵吞枣寥寥草草读完所有获奖作品亦不能满足。再由喜爱的获奖作者到作品,《浮躁》《望春风》等等都搬出来看。再不满意,钱钟书、萧红、阿城、余华、吴浊流、张贤亮、张承志、齐邦媛、林海音、高行健……也都搜刮出来晃晃悠悠读过。恍惚间就觉得书读破了,竟然“书荒”了。著以作文的想法简直跃跃。尝试后方知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行云流水只是天方夜谭。也恰是此时方知读书、作文两码事。阅读不如放下功利和目的。放下,“书荒”也就自然不在。散文映入眼帘,徐志摩、林微因、沈从文、梁实秋、朱自清、林清玄、宗璞……天涯路即在眼前。
第二境意在兴致。阅读的心静下来,文字的脚步也慢下来。阅读不再是盲目驱从,却是随性而自由,轻松而自然。倚着对文字的热爱与痴迷,毫无顾及倾心以赴作者的盛宴。除去文字与作者的相互关联,文字与文字、作者与作者、文字与作者也都相互关联气象万千。再倒回来谈缘何再读古诗词。阅读中颇为喜欢林清玄一篇散文《清欢》,恰如散文中林清玄也喜爱着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再读到宗璞的《耳读<苏东坡传>》,苏轼已经出现轮廓。再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苏轼已经形象生动跃然纸上。再有皆有提及的《人间词话》,“一蓑烟雨任平生”“人间有味是清欢”“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气象意境皆能有所感悟。再读诗词,再看春花秋月、缺月疏桐、西风残照、老树昏鸦……不如静享此份宁静。
至此,阅读单是阅读,读者单是读者。既不远走也不高飞,既不艳羡也不嫉妒,至始至终都不离不弃,唯情到深处不能自己。而阅读的美与真已不仅是文字,更是文字背后作者的内心的美与真。心境的契合,大家之作的高下也就立有判断。憔悴却又何妨?
第三境全在心境。高下划分并非要区别孰优孰劣,而更多是引导读者将心境跨向大家心境。再观王国维所论及的人生的三种境界我想便不再困难,就如同曾经不明白为何有人会感慨李白的文章不如杜甫,杜甫的文章不如苏轼。虽然都是大家之作,虽然都历久弥新风韵不减,但人生之境界总有不同,胸中丘壑总有高低。那么读《红楼梦》仅能读到八十回的答案已经了然于心。
于王国维自是佩服。王国维世代清寒,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投湖自尽。是乃境界。或者其作文不能浩然长存,但阅读之精神之境界足以媲美其所言大家之作。
既受此启发,更愿将阅读再增补一境界。遂用“似花还似非花。细看处,点点是离人泪”曲解第三境。心境当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也。再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第四境。
第四境全在自我。作为阅读的主体,既然阅读已经启发我们思考,那么我们不妨将思考继续下去。再借《人间词话》为引,“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后二句即:“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其实不同人偏爱不同句子我们应当理解包容。只作猜想,苏轼情感较王国维丰富细腻,而郴江为谁流去则显性情。或许,不予褒贬更为恰当。
再剥离阅读,思索人生。处太平盛世,无心抱怨时政,且识破炼丹服药。科学社会文明进步,作为读者所思所想又当如何,值得思索。对于大家,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等又带给我们什么意象?再如陶渊明,自愧心境不及。为何?以我所思,所谓大隐隐于市不过自欺欺人吧。真隐必隐于山林。除非如你我,如你我之于阅读。不做大家的梦,静下心来,看自己想看的,读自己想读的,学会淡定笃行,学会谦虚谨慎,即使处于市,又有何人能识君?这不恰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自在心中,心中自有丘壑。若论第四境,我想恰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网友评论
不怜花开花落
茫茫人海,长空皓月
日日为你红心而来
夜夜念你更新几多
哥并不是传说
哥亦不是过客
每时每刻都在等你
把我的心也涂上颜色
共谱一曲快乐的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