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政策红利走,如有神助;逆政策红利走,寸步难行。每个时代的成功者,一般都是享受了该时代政策红利的幸运者。
方向对了所谓神助,就是跟在体制内按照领导或者家长的意思去做事一样,事情办好了,功劳是大家的,好处一起分;即使把事情办砸了,一般也会有家长或者领导出来收拾,毕竟是家长或领导叫自己这么干的。
反之则是逆政策红利走,事情办成了,那还好;一但办砸了,这口锅估计只能自己背,自己闯的祸只能自己抗。
再说城投债,最近半年内,ZJ会连续三次发文,要求清理整顿金交所。

去年年底ZJ会就发文:明确金交所不得为发行销售非标债务融资产品提供服务和便利,禁止金交所为地产企业和城投公司提供融资通达,不得直接或间接向个人销售,不得跨区域展业,未来一个省至多保留一家。出了这个文件后,基本上小散户跟金交所就无缘了,而且里面明确禁止城投借道金交所融资。整个非标融资业务,金交所都不得再提供服务和便利。
今年4月份ZJ会又继续发文。


里面又提到了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进一步压降金交所数量,稳妥化解存量风险;启动“伪金交所”(“登记备案机构”)专项整治工作。
到了今年5月份,ZJ会再次发布“伪金交所”的专项整治和交易场所风险处置的文。

里面提到:部分违规、非法财富管理机构或实体企业转而在一些“资产登记备案”公司(所谓“伪金交所”)登记备案产品合同后,向社会公开发行非标债务融资产品。这些“伪金交所”未经国家有权部门依法许可,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为非标债务融资活动提供登记备案等服务,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其金融风险和涉众风险不容忽视。
半年内,连续三次发文要求清理整顿金交所,这一块需要引起重视。
不仅是金交所业务,整个非标融资业务目前都是被严格控制,不停压降高成本高风险的非标融资比例。
虽然全国有一万多家地方上的融资平台公司,但截止到去年底,据21世纪经济报报道,已经有累计170家的城投公司发生过非标违约的案例,过去二十多年累计发生风险的几率已经超过1%,虽然是流动性的技术风险,但它也是风险。而发行的上市标准化的城投债券,整个历史上一共才只有5起左右的技术性违约,解决时间最长的拖了5个工作日。考虑到出风险的平台不止一只非标产品,非标城投债出技术性风险的几率估计比标债要高出100倍都不止。所以监管层不仅是在清理整顿金交所的非标业务,连信托非标类融资业务也是在不断压降。未来没上市非标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截止去年年底,融资类信托降至3.58万亿,比上一年压降1.28万亿,而且未来还要进一步压降融资类非标信托规模,到最后非标业务要逐渐压降至零。
去年还发了个15号文件
有个潜台词,虽然明确了不允许通过非标通道违规给地方平台放款,但如果是通过标准化的资产通道放的,那种未被禁止,15号文也是变相再把资金往标准化资产方向赶,然后降低融资成本,也更合规。
最近几年,上面一直在要求地方上控制融资成本,开前门,堵后门,鼓励地方上平台公司整合,做大做强后,提高平台公司信用评级,然后好去债券市场上发成本更低更合规的标债融资,把发债的前门打开。然后不断地打压高成本的非标融资,堵住非标融资这道后门,一边鼓励,一边打压,所以哪怕是像公园省走前门发的城投债券,都一直是在力保刚性兑付,过去29年历史都没发生过技术性违约的,而走后门发的非标融资的,偶尔就有出风险的案例。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