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领新书了,和班级的十个男孩子前呼后拥的去领书。
去的人有些多,大个子的多抱些,小个子的少抱点。轩轩长的人高马大,但当他接书的时候不是抱在怀里托着,而是单单伸出小手放在手掌上,我帮他整理好放在怀里。
他走了没几步,感觉步子就开始慢起来,腰也弯下来,千千碰巧没有书,就用手帮他托着。俩人托着走的更慢,而且看着姿势就很难受。不一会儿,他俩倒腾了书,开始俩人合伙抬,旁边的小伙伴快速的超过他俩。
我笑笑,这孩子真是没有干过活,让他们慢慢体验一下吧。
我走进教室,却发现数学书还没有到,并且抱英语书的孩子为还没有到。
不可能呀!我是等孩子们都走以后才上楼进班的,他们应该早早就到班了呀!我走出教室门口,寻找孩子们。
家溢快到门口了,可他怀里的书马上就要散落下来,已经呼之欲出,他踉踉跄跄的往前走,在我还没有接住的功夫,书呼呼啦啦掉了一大片。
呵呵,同样高低的书,在每个孩子的怀里却完全不一样的表现。
有的孩子用快跑的方法抢过时间跑进教室;有的孩子不知道整理好再往前走,而是一直艰难前行;还有的孩子在合作中往前走,虽然速度慢,不好上楼,但也总算把书安全带进教室。
同样的事不同的做法,体现了孩子在应对新的事情时不同的态度,也体现孩子的应对模式。
家长们在家里平时很少让孩子们做家务,为家庭付出,这也是当今教育的现状。家长们认为学习是孩子的主业,但忽视了爱劳动更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如果今天做个有心人,把孩子们的行为拍成照片,明天在课堂上聊聊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搬书这件事,是不是孩子们会有面对事件的方法?
既然事情发生了,我想即便没有拍照,也可以让搬书的孩子聊聊期间发生的事,大家彼此说说想法,是不是今后在遇到同样类型的事情时就会有一些启发?
小事折射另一个视角,我想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让孩子们会生活,而不是只做学习的机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