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著名隐士,在当地只谈经典。正始二年(241年),管宁逝世,享年八十四。著有《氏姓论》。管宁这个人在现在,有可能许多年轻人都已经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这个人很聪明,不爱财,不贪地位,但是很多人还是不知道这样一个清高的管宁。
管宁身高八尺有余,美须眉,一看就知道是一位英姿飒爽的美男子。他、华歆和邴原,是古代最有名的三位同学。这三人被称为“一龙”。
天下大乱,管宁随着公孙度一行人一起去隐居山中。公孙度他们住在南山,但管宁一个人在北山建了一个小木屋,就一个人住在北山。公孙度一行人几次邀请管宁住到南山,他不过去。南山的人一看,“他不过来,咱们就过去!”慢慢地,北山上从只有独自一人到有了许多人,北山上从只有一间房子到了有一整个村庄。可见这个管宁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在他们的村子里,只有一口水井,也只有一个用来盛水的工具,所以村子里的人每天都会在井边吵闹,都在争这的工具。管宁看到了这种情况,他为大家又多买了几个盛水用的工具,在大家不知道的时候,放到的井边。人们知道了这一件事后,都很惭愧。其实,管宁的行为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句话就是“为善不欲人知”。但还是让人知道了啊,哈哈!而且他还有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智慧。
管宁和华歆他们俩一起耕种,在耕种的过程中发现了金子。管宁把金子看得和石土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以为然。但华歆拿起来看了看,本来想把金子带走,但是碍于管宁在场,不好意思据为己有,就给丢掉了。有一次,他们俩一起读书,门前来了一顶轩冕。管宁还是照旧读自己的书,非常专注,不受外界打扰。但华歆就不一样了,他放下书,马上跑出门去看轩冕。华歆回来,管宁就与他割席断交了。原因是华歆不专心,任何东西都会打乱他做事。
在他年方十六时,他父亲就去世了。他的亲人觉得他很孤贫,给了他一些钱财,让他为父亲做一个丧礼。他并没有接受,而且他说:“我就用我能拿出来的钱来为父亲举行丧礼就行了”他在这一件事上,也表现了他不贪财的品德。
从这三个小故事可以看出,管宁他不贪财,也不理会那些“物是人非”,看似富贵,可内心却极为空虚的官员或是富翁。可华歆却是一个爱财、很迷恋地位的人。虽然在当时那些人有权利有地位,但是都是虚的(不是说所有的官员都不好哦)。
管宁这个人不但不爱财,而且不喜欢权力,地位。
在管宁住在村子里的那会儿,皇帝亲自封管宁大官,但管宁还是没有去当官。华歆在那时候,当太尉,太尉还是一个很高的官,华歆很多次推荐管宁,还有一次想把他的官让给管宁。虽然这么多次请他,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他们那些人也就不再请管宁了。这里体现出了管宁不爱地位,不想在乱世中现身。
如果让我评价管宁的话,那他一定是才华横溢,不爱财,不混在世俗之中,也就像《白梅》里说的一样“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也像《爱莲说》里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个为善不与人知的管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