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到一个地方,总有种冲动,想去那里的图书馆转转。为什么呢?我不知道。在图书馆,甚至只要有书的地方,就特别吸引我。大概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吧。
上小学的时候,二舅曾给我买过一本作文书。书名记不清了,但那薄薄的一本小书,却是一扇绚丽的大门,迎我进入书籍的世界。从此我痴迷于此,流连忘返。阅读的种子也在那时种进了我的心田。我们小学有一间在当时的我看来很大很酷的图书室。我们的校长非常鼓励孩子们阅读。那时放学后我常常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图书室看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彩印书《鞠萍姐姐讲故事》,书中的故事内容早已随成长而淡忘,但鞠萍姐姐那亲切的面庞、笑意盈盈的话语,至今让我如沐春风,欢心雀跃。
上初中的时候,我当然也是图书馆的常客。那时从图书馆借来的图书在最后一页都会粘贴一个类似信封一样的纸质小口袋,做记录用的。我爱书,书上的小口袋我也一并爱屋及乌了。初中时我的阅读量挺大。除了从图书馆借书看,我还让妈妈帮我买了许多文学名著。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家》(这本书好像是朋友在我过生日时送的,投其所好嘛)、曹禺的《雷雨》等等。我家里的小书柜也是从初中时代开始逐渐藏书丰富起来的。但那时我读书是不求甚解的,就是一本接一本地读。记得有一次我从图书馆借了本外国文学《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的一部悲剧作品。当时我还看不懂书中所揭露的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读完后,英语老师曾问我那书里讲了什么?我说不过是几个故事罢了。但这有什么妨碍呢?如果现在再读《高老头》,因为少年时代的印象,自然会非常易读且记忆深刻了。
高中时学业紧张,学校虽然有漂亮的图书馆,我也只能在晚饭后自习前过去坐坐。翻翻杂志,闻闻书香。
进入大学,时间一下子充裕了。除了上课和参加社团活动,我有大把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当然,大学的图书馆,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就是作为自习室,很抢手呢。每天早上我都得早早地跑去占座,不然就没位置了。大学时我读的书很杂,没有系统的深入到某个领域深读钻研,现在觉得很是遗憾。
工作了,我依然身处校园,只不过身份从学生转换成了老师。师者不可一日不读书也。读书是为了与时俱进,更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能尽可能地把自己所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大的视野,更好的成长。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学校图书馆是“全国优秀书屋”,藏书丰富,管理卓有成效。一届届孩子们在图书馆当志愿者,举办读书活动。我们的校训是“教育即生长”,而我们的图书馆恰是校训的极好见证。每次徜徉在图书馆,看到孩子们或坐或站地读书,我心里有深深的喜悦和幸福。那就是生长的力量啊!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小树在接受雨露的灌溉,一朵朵小花在接受阳光的照耀。这正是书籍带来的生命的成长!
有句话说,“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这句话,我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