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孩子越小的时候,多跟孩子说话
说话,绝对不是“叨叨”,叨叨就是无意义的重复性语言,比如“你怎么又不好好吃饭”“你怎么又不听话”等,这样的语言输入,对孩子的听力理解力培养没有太多的作用。那应该跟孩子说什么呢?作为爸爸和妈妈,要发挥各自的长项,妈妈们多说描绘性的语言,爸爸们多说解释性的语言。什么是描绘性的语言?就是给出丰富细节的语言。比如,1岁多的宝宝抓起了一块海绵玩具,妈妈就可以跟宝宝说,“宝宝,你喜欢这块玩具呀?这是一块什么颜色的玩具?对,它是蓝色的,而且是天蓝色,跟天空的颜色一样。这块海绵玩具是个三角形,咱们家里还有什么是三角行的呀?” 这样的一段话里,跟颜色和形状相关的关键词反复出现,能够极大地刺激宝宝的听觉系统,让宝宝能够更快地理解妈妈的话,积累起不同的词汇。同时,亲子阅读必须跟上。
2. 孩子逐渐长大,多给孩子机会说话(产生沟通和交流,能够给予反馈)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的表达欲望越来越强烈。听和说是不分家,孩子在自己表达的时候,说出来的东西会通过听觉系统反馈回大脑,对大脑施加第二次刺激。因此,孩子从2岁多开始能够表达出越来越多东西的时候,除了继续保持经常跟孩子说话,亲子阅读之外,还要更多留出时间,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每次跟孩子说了什么,用鼓励而温暖的眼神看着孩子,让孩子把想要表达的话说出来。双向的说话,才能被称作交流,能够产生结果的交流才能被称作沟通。且在跟孩子说话的过程中,让孩子有表达的机会,也才能让爸爸妈妈给孩子更多的反馈,而反馈是孩子学习的重要保障。
3. 带孩子走出去,到博物馆,天文馆去,增加词汇量和词汇的丰富度
在一个环境中能够接触到的词汇类型毕竟是有限的,很多词汇需要在特殊环境中才会被用到。比如,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恒星,行星,彗星,这样的词汇在家中基本没有场景会被提及和使用,却能够在天文馆中有机会让孩子反复听到和使用。曾经去过大量博物馆,天文馆,科技馆的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不仅仅是自然课学着轻松,就是语文课中的大量文章也是自己知道的一些内容,学起来必然轻松得多。对于不同老师上课得讲授,接受起来容易得多。
总结:1. 理解力是决定你孩子学业表现非常重要得因素,包括听力理解力和阅读理解力。
2. 很多上小学的孩子之所以会比其他孩子学得慢,很有可能是理解力出了问题。
要提高理解力,有三个方法:
1. 在孩子越小的时候,多跟孩子说话,妈妈多说描述性的语言,爸爸多说解释性的语言。
2. 孩子逐渐长大,多给孩子机会说话,要能产生沟通和交流,你要给他反馈
3. 带孩子走出去,到博物馆,天文馆,去丰富可理解词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