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晴耕雨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4050239/154cc294a0391135.jpg)
从一个非书法人士发的链接里知道了孟会祥老师来长治讲课的消息,之前虽不知其人。但《书法导报》是知道的,很想去听。22日上午来到唐文书店三楼会议室拣一居中第三排座坐下。还不到九点,人还不多,陆续有进来的。背景音乐音量也太大了,真想上去关小些。见讲台侧坐一男子,衣着普通,长相一般,情急之下对他作一拧小音量的手势,他也未能明白我意,但四目相对我忽然一怔,这人怎么像《艺术中国》封面上的孟老师呢?低头细对照,怎能有错!唉!我真冒失。可是这老师也太沒有架子了,一般讲课都是听众来得差不多的时候,那老师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啊!老师你太没有点名人范儿了!
孟老师河南许昌人,极谦卑,但河南腔的方言中却含着天马行空般的不羁和屈子问天般的求索。多少个日子呕心沥血,多少个夜晚春蚕吐丝,汇成了十卷著作。《竹堂闲话》《竹堂诗词》《书谱译著》《二王名帖札记》《读白蕉》《竹堂笔记》《笔法琐淡》《书法直言》《曾经》《襄城》书中文字精练严谨,材料引用广博,并非是老师在答客问时所说"好坐夜,手头勤些"就可做到。其中甘苦唯有自知。
临帖练字,只要勤学苦练总要进步的,同时也总要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事物并不是因它的存在我们就理解,而是因为我们深入的理解而更加真切地存在。由此可见知其所以然是多么地重要。实践的成功源于指导理论的正确!而孟老师正是一位对书法史谙熟于胸的专家!
孟师之穿戴行头一如常人,若行于街头,普通自行车亦可配之。并无留长发执手串之大师形状,我等草民喜爱。课中师云"非讲课也实见面也"。我谓见面易见心难,见心在于读书。
孟师此次自携著作十卷实为传经送宝弘法扬道。有母鸡送来鸡蛋,深夜读书我更想念那只朴实的母鸡。
孟会祥先生,一见令人倾心,再见令我倾倒。人质朴而文峻极。其言谈也,疑问中带有肯定,谦逊里兼有自信。侃侃而淡,文学典故诗词章句皆信手拈来,连珠成串,皆自然而然无斧凿之迹,是为真大家矣!!
2016.10.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