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对周易的理解与道家思想分析
对道家的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道德经》的开篇,结合一下该书的成因,我们就能知道,原来老子心底还是希望给碌碌无为或者忙碌妄为的人一点点东西的。
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自然是说道是什么。
什么是道?(这句文章中隐藏了)道就是驱动万事万物运行的力量;它可不是你们通常所理解的“道”。
这样的启头方式才显得头张力,立即能让迷茫彷徨的人集中注意力,听(看)下去。老子是非常懂《周易》的,这是基本的易经语言应用手法。好了,老子注意到你是为求“利”来的,所以,马上来了句隐语:
“什么才叫功名?”
关于后一句,要做点补充:
人和动物野兽有什么区别?就在于人有情感,而动物只有欲望。人有情感,又有欲望,它们交错融合,驱动人的行为。(注意:老子是继承了《周易》与《洪范》的思想的)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事物运行的规律,更不懂人道的根本动力是什么?那么,情感与欲望胡乱交错的结果会是多么的混乱可怕啊!
要使情与欲融合有章法,就需要立志,需要立名。这是常理,是必然,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黄帝内经》与《本阴符经》先后有解,《白虎通义》中的解读更明了)。
“功名”自然是可以成就的,但不是你们所理解的“功名”。
(后面的意思文章中隐藏了)那么什么才叫功名?当然不是世俗的功名利禄!要立名,就要建功。建功,要建百世功德;立名,要立万代不朽之名!
随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是在说名了:
你看,天和地是多么伟大无比啊,可是在天地初开的时候,它也没有“名”可言。天地交合,阴阳合德,创造了世间万物,它有了“功名”(而且是万世万代的功名。然而,你却根本不知道这功名的所在,不以为是)。
再后,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前面说了,动物也有欲望,但欲望不是人的根本。欲望与情感阴阳合德才是(《周易》思想)。
单纯的欲望能干什么?单纯以欲望驱动行为,那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人还能为人吗?
所以,要经常忘记欲望(这种动物性的驱使)(进入虚空淳朴的状态——后续道家用这一点,发展成为精深独到的养生术,堪为国学精华之圣),才能体察到世界万物的玄妙之处(体悟人生真谛);这样,才能常有(阴阳合德的)欲望,看清事物的本相。
哈哈!既然事物本相看清,就能避免被迷惑,被引诱,不为妖道,也不为厉道了。那么,自然而然的,剩下就是纯粹干净的“人道”啦!
老子以自然规律为本,所以才有这样高级智慧的见解。老子也知道,在自然界中,有些东西是不在控制之内的。这个规律决定,真正的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只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些掌握真正真理的人,老子也异常推崇,呼曰:圣人。
圣人立志,就应该是立万世功名,法天地,法道,法自然。
无为:就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就是,遁去妄杂的欲望,进入恍惚状态,感受、体悟事物之根本,擭取真知,而独到卓见,知“真欲”,修心养性,内健以致外阳,立大志,济度苍生,成就万代功名(法天地,法道,法自然)。
老子主张出世,是为了让人们明白,学会出世才懂得入世;同样,入世才能懂得出世。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功成而弗居,才算万代功名,如同天地恩德一般。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处世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 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 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道法自然,返朴归真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 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绝无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无我"的境界。
周易的内容属儒家学说,周易的形式属道家理论.故周易应是儒道合一的全家学说.
道家养生古名摄生,道生,即以老庄道家思想为宗旨,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风水环境、道乐书画,茶养、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多种方法。使精气神后天转化先天,运用先天之气滋养后天。来调和阴阳、流通气血、培补精气、锻炼筋骨,颐养脏腑,调理肌肤。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和谐健康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