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弘一法师,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另一个名字—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首《送别》感动着许多人。
他爱好广泛,而且音乐、戏剧、美术、诗词、书法、教育等领域,均有不凡造诣。就是这样一位绝世才子,中年时却突然弃绝红尘、遁入空门。
弘一法师为什么出家,是厌倦了尘世,还是参破了人生?很多人不解。
法师生前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可以作为他出家的一个最好的注解。而说到因缘,大师自己曾这样说:“有很多人猜测我出家的原因,而且争议颇多。我并不想去昭告天下我为何出家,因为每个人做事,有每个人的原则、兴趣、方式、方法和对事物的理解,这些本就永远不会相同,就是说了他人也不会理解,所以干脆不说,慢慢他人就会淡忘的。至于我当时的心境,我想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一种更高、更理想的方式,以教化自己和世人!”
短短几句话真是让人感触颇深,也道出了大师平和的内心和不争的心怀。
弘一法师在《格言别录》说过:
若被人诽谤,切切不可分辩。我常见有人被诽谤就分辩解释,多受了亏。你不分辩,一谤便罢,更无余患。
弘一法师认为,面对别人的诽谤、讥笑、误解等,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不解释,任流言自然消亡。1937年晚春,法师应邀去青岛湛山寺讲律,开示《律己》时,也讲到“息谤”。他说,怎样息谤呢?就是“无辩”。人要是受了诽谤,千万不可分辩,因为你越分辩,诽谤反而弄得越深。比如一张白纸,偶然误染了一滴墨水,这时你不要动它。你不动它,它就不会再向四周洇开。倘若你立时想要它干净,一个劲地去揩拭,那么,墨水一定会扩大面积,玷污了一大片。
看完大师这段开示,真的是茅塞顿开。应用在生活中,对我们很有帮助,比如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流言是难免的事。我们不必理睬造谣生非者,也无须惧怕那些闲话,当我们不为闲话所左右,闲话对我们来说也就毫无意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