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二胎家庭里,最残忍的不是偏心,不是忽视,而是......

二胎家庭里,最残忍的不是偏心,不是忽视,而是......

作者: 酸菜黑鱼 | 来源:发表于2022-07-23 10:38 被阅读0次

    晚上近10点,许久未联系的老同事突然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跟我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遇到了一点挑战,让我给她推荐几本育儿的书籍,以便她更好地了解孩子。

    我没有着急给她推荐书,而是先问了她几个问题,希望和她一起探索问题背后的真相。

    妈妈很细致地回答了我的每一个问题,从回复中, 我了解到:他家老二,马上幼升小,是个头脑灵光的活泼男孩,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非常投入,经常可以专注好几个小时;而练习写字这件事情,相比其他事,显得没有耐心,也不能静心。

    因为幼儿园有孩子得了传染病,孩子停课在家,妈妈交代孩子白天要完成2页0-9数字的书写任务,每个数字写10个,一共写2页,外婆在家帮忙监督。外婆反馈说,孩子一提到写字这件事,就开始哈欠连连,各种动作不断,完全静不下心来。妈妈回家看到孩子写的数字,歪歪扭扭,看上去挺敷衍的,于是火气就上来了。

    紧接着,焦虑也来了:“孩子马上要上一年级了,现在还不能静心,以后上小学了怎么办?

    这种焦虑的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家有一个十足优秀的姐姐,姐姐从小到大学习从来没有让父母操过心,自律好学,心也静,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妥妥的“学霸”一枚。从小学到初中,妈妈不止一次被学校邀请作为“优秀学生家长代表”去分享教育心得。姐姐一直让妈妈引以为傲。

    家里有一个如此优秀的姐姐,看到弟弟快到上学年纪了,几个数字还写不好,关键心也静不下来,妈妈不免就产生了焦虑。于是,生气、着急、担心......各种情绪上来后,就与弟弟发生了冲突。

    1

    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较

    相信家里有二娃的父母,一定很熟悉上面的场景,和我一样能体会到这位妈妈的心情。我们会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将两个孩子进行对比。

    比如我有时也会比较:我们家哥哥懂事、稳重,学习自律,又会照顾人,让我很省心;弟弟呢,经常调皮捣蛋、贪玩、自己的玩具到处乱扔,又喜欢“买买买”,有时候真的让人抓狂。如果弟弟也能像哥哥这么省心就好了!

    有人说:人天生就是一种“爱比较,但是又经常把自己比晕”的动物。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较”。

    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比工作、比收入、比房子、比车子、比孩子......都是最熟悉不过的话题;有些人虽然嘴上不明说,但是回到家,也会和家里的另一半叨咕叨咕;或者自己在心里暗暗较劲。

    回到孩子的世界,做父母的,也经常不自主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这就是“别人家孩子”的由来。

    在多子女的家庭,这种“比较”就趋于内化了:自家孩子之间的比较。

    2

    姐姐的存在,是反衬我差劲

    的证据

    知乎上有个高赞的问题:

    “兄弟姐妹对于我们而言,是什么样的存在?”

    有个网友的回答让人戳心,她说:

    “姐姐的存在,就是反衬我差劲的证据。”

    在《读懂二孩心理》一书中,心理学家布雷泽尔顿说道:

    “父母公开比较兄弟姐妹,或用任何方式表达一个孩子是榜样,会让另外的孩子形成无望感。”

    二胎家庭里,真正最残忍的,其实不是偏心,也不是忽视,而是比较。

    我记得成年后,我弟曾经和妈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再拿我和姐姐比较了!我知道姐姐优秀,可我并不想成为她,也不想过和她一样的人生,我有我自己的选择!

    我知道,当他说出那句话后,心里有多么痛快!那积压在心底许久的憋屈,终于能放声说出来的感觉有多好!

    从小到大,爸妈经常拿我和弟弟做比较,他们以为这样的比较能够激励弟弟更努力学习,更勤奋工作,更上进一些。于是乎,小时候比学习成绩,比大学排名,工作后比工作单位,比收入,成家后又比家庭状况,有了孩子后,又开始比较孩子的养育质量,甚至连我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也拿来对比。

    总之,在爸妈眼里,我是一个处处好的姐姐,而他是一个处处不好的弟弟。

    不断被比较、被否定,被打压,于孩子而言,是比体罚更严酷的刑罚,就像永远摆脱不了的魔咒,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

    所以,弟弟在成年后和妈妈说的那句话,是他多年以来的一次发声,他要停止这样的比较。好在弟弟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心理也很健康,他能勇敢地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但还有很多被比较的孩子,因为长期生活在否定中,因为一直未被看见,一生都在黑暗中挣扎。

    3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

    把两个孩子进行比较,看似是一种激励手段,实则是一把双刃剑。既伤了那个处于劣势的孩子,也伤了那个优秀的孩子。

    教育家博恩·崔西曾经说过:“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

    二胎家庭中,那个不被看见的孩子,一生都在黑暗中挣扎,而那个迎着阳光站立的孩子,又何尝不想找个阴影躲一躲。就像电影《阳光普照》里阿豪那句绝望的独白:

    “可是我没有,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从小到大,他就是“别人家孩子”,成绩优秀,乖巧听话,善解人意。而他的弟弟阿和,则让父母伤透了脑筋,成绩差、成天斗殴打架,惹是生非。每次弟弟犯错,父亲都恨铁不成钢,拿出阿豪来对比,把弟弟贬的一无是处。与此同时,父亲有多痛恨阿和的不争气,就有多期待阿豪的成器。

    父母对他说:“你不能停下来,爸妈把全部的爱给了你;

    弟弟不成器,只能靠你了;

    你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于是,阿豪“理所当然”地肩负起了全家的期望。这让他活得很累很累,却必须在大家的期待下拼命努力,无处可躲。他被依赖着,也被消耗着。

    直到,他考医学院落榜,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收拾好衣物,删掉手机讯息,决绝地从窗口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一直以来,父母对阿豪的关注和期望,就像太阳一样不断照耀在他身上,而他所有的脆弱、痛苦,却只能藏在心里,不能有一丝阴影。这让他走上了完美主义的绝路。

    因为在对比中持续接收到“肯定”信息的孩子,往往被寄予了高期待。而高期待,往往伴随着过度的压力,过重的负担。再优秀的孩子,也终会有一天,扛不起这样沉重的“厚望”。

    生活中,很多那些曾经最被看好的孩子,最后却把自己活成了最累的孩子。

    4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心理能力中,至少包括8种不同的智力,即言语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体能智能,社交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智能。这8种智能在人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使每个人的智能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因此,很难找到适用于任何人的同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和智力水平的高低。

    微信朋友圈曾经也流传这样一段话,让不少家长看了很有感触: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

    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就带有独一无二的基因和密码。

    二胎家庭中,父母们也要明白,即使同一父母生,两个孩子的发展还是各有不同。

    比如性别上的差异,女孩子通常比男孩子发育早,更能心静,在学习上更早进入状态;男孩子开窍总是比女孩子晚,更容易冲动、发脾气;女孩子可以安静地玩耍,而男孩子却一刻也静不下来;这是由于男孩和女孩大脑的胼胝体的大小不同、大脑发育速度不同、左右脑的使用程度不同导致的,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并接纳姐弟间或兄妹间的这种发展差异。

    比如性格上的差异,有的孩子生性活泼开朗、不拘小节;有的孩子谨慎内敛、稳扎稳打;有的孩子“自来熟”,喜欢社交;有的孩子比较安静、喜欢思考。

    比如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有的孩子属于视觉型,有的孩子属于听觉型,有的孩子属于感觉型,也有的孩子是属于多种感觉混合型。

    当我们理解了这些差异后,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孩子间的不同,尊重差异。是土豆,不要与冬瓜比胖;是辣椒,不要与豆角比长。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教育是发现,如果禀赋被激扬,密码被破解,孩子就可以轻松立世,畅享人生,“扬长”远比“补短”更易成功!

    威廉.西尔斯博士曾说过:

    每个孩子都觉得他在父母眼中是特别的。孩子们难免被拿来比较,数学课的成绩、绘画的能力、体育比赛的名次等等。但家应当是唯一不按照这些东西来评判孩子的地方。”

    父母们只有放下对两个孩子的比较,尊重孩子的差异,发现每个孩子的禀赋,挖掘他们各自的潜能,才能滋养每个孩子,让他们长成自己本该成为的样子。

    愿我们都成为这样的父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胎家庭里,最残忍的不是偏心,不是忽视,而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pi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