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甄嬛传》
只谈剧情,不看历史。
甄嬛的初心只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吧,只是赌书消得泼茶香,只道是寻常;只是有人陪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
甄嬛名门大家出身,性格虽然大气温婉、知书识礼,谦逊内敛,但是那么多年的诗词歌赋浸润,总有些心气的。自己明白寻了个天下最不能一心的人,但是还是想试一试,拼一把。进宫后的策略是寻常人家妇人对待丈夫的平常心,掩去了对待皇帝的奉承和畏惧,把皇帝当做普通男子,知冷知热,贴心妥帖。皇帝认为很新鲜,可以暂时摆脱孤家寡人、高处不胜寒的束缚,有这样一位女子带给自己这样一种不一样的心情,还有多年前久违的纯元皇后给自己做了很多套睡衣的贴心的温暖。
甄嬛从不单纯,一声声“实初哥哥、温大人”把温实初收为己用逃不出掌心,月夜和允礼泛舟湖上的对话也足见其对于感情的拿捏和把握。她的斗争策略也超乎了一般的宫中女子,开始的时候发现尚摸不清局势,就称病,谋定而后动。不争一时之长短,以退为进,并且大方针上拉上皇帝,和皇帝同一战线。她的敌人也就成了皇帝的敌人。而她的丈夫,首先是帝王,然后才有其他诸如丈夫、儿子、父亲等身份,而甄嬛对感情的期望值从全身心的信任、不疑心、少疑心,也在一次次的打击中层层坠落,发现皇帝的喜怒哀乐不如严冬里一盆炭火来得实在。认识现实的同时也在慢慢放下,放下镜中花水中月,重拾起后宫女子宫斗自保中层层上位的心机。保自己,保家族。
父亲身居大理寺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这样一位身居豪门大院的官二代小姐,对权利斗争旋涡中的血雨腥风仍旧毫无招架之力。最惨烈的事情莫过于家族的覆灭,父母妹妹远走苦寒之地,而一句“莞莞类卿”,于她而言更是诛心之劫,磨灭了她对未来生活的所有希望和梦想。甄嬛还是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智慧和胸襟,她明白在这场斗争中完败,被皇后不声不响地收拾个干干净净,她再留在皇宫,不仅翻盘机会很小,而且她和女儿很容易被皇后一派继续打压,若再被强加上任何错漏还可能会命丧黄泉。女儿托付给敬妃更是非常聪明,敬妃资历深厚,表面上老实但实际上心机颇深,在皇帝心中也沉稳、安静、不争不抢,华妃未能奈何,皇后更不会动她,她反而能保公主周全。离宫修行原因有三:一心灰意冷,父母远赴苦寒之地,多年来全身心投入的感情原来只是一个替代品,如镜花水月搬不可得;二保护公主免遭宫斗荼毒;三离开皇帝,也是一个让皇帝淡化对甄嬛和她的家族的不良印象,把接下来的矛盾抛向皇帝和瓜尔佳氏,也让皇帝对甄嬛刚产子就离开始终怀抱着一分放不下,一分不舍,一分未尽的责任,只要留下种子,就有生根发芽的望。
甄嬛成功了,种子不仅生根发芽,还长成了大树,最后皇帝疑心甄嬛和允礼有私情,但同时皇帝也明白,此时再撼动这颗大树,很可能伤及本朝根基,甄嬛还算听话,他也不必再追根究底似从前那般眼里揉不得沙子。皇帝这时候并不是对甄嬛的妥协,而是对时势的无可奈何。后宫分为两派,一派皇后和她的养子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都已经再无上位可能,而另一派甄嬛的孩子茁壮成长,两个妹妹嫁给亲王,好学上进的四阿哥更是已经和大家族富察氏联姻,皇帝明白,虽身居高位,但目前不管是自己的身体还是局势,难复当年之勇,大局已定。
甄嬛对爱情的追求在家族荣辱面前败给了现实,最后孤身一人,捧着一位收养的儿子做了皇帝,表面风光无限,内心却孤独终老。最初感情至上的期盼,最终除了感情其他都已纳入怀中,伴随着高处不胜寒的结局,胜?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