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藏行第6天游记(羊卓雍措)

西藏行第6天游记(羊卓雍措)

作者: 魔法密林港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14:58 被阅读9次

    本文记载的是2018年10月5日中午至深夜的游记。

    从巴松措回到拉萨,仍然需要在拉林高等级公路上行驶很长一段里程。而这段路途上仍然充满着不经意间流动的风景。

    首先,拉林高等级公路的隧道非常亮眼:整体涂装上蓝下白,最重要的是它的灯光配置非常梦幻:幽幽的绿光提示紧急出口;为了提示车道边界,隧道内装配有等距的小灯(而不是通常的反光标)。其中提示车道左侧边界的用了金色的点状灯,右侧则是蓝宝石色的。灯光氛围使得整个隧道看起来又像是水族馆的地下通道,又像是通向未来的时光隧道,有如幻境。

    我不知道我的灵魂铅笔画有没有把当时的感受传达出来。反正大家自己想象就对了。

    在车上,导游向大家介绍着天葬的事情。确实,感觉如果没有墓地的话,对生态、对环境、对风水,以及对活着的人都有一定益处。不过这种迷信的东西还是主要看文化了,像福州等沿海城市的话感觉海葬要多一些。

    要推广这类生态葬法,我觉得首先网站和线下悼念实体要做的好一点。像现在点两个按钮送花还需要Adobe Flash Player的这种网站,我是绝对不会想去生态葬的。

    车上我突然想到:如果一只秃鹫在一个活人旁边一直转的话,感觉那个秃鹫就像死神一样。我觉得我做恶梦能多一个素材了。

    高等级公路两旁的山坡上是富饶的森林,那辉煌的金色比宫殿还要耀眼。它与右边阴坡上暗淡的草甸、灌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别有风趣。

    在十度的气温下,我们居然还遇到了就在高速公路上掀起的风吹雪,感觉是不可思议的奇观。

    回来再次翻越了米拉山口。米拉山隧道十余天过后就要开通。说真的,我真希望隧道是一种可选的工具,可用可不用。因为它荒废了太多的山口、盘山公路和展线。那种真正在旅游的感受淡了,去往目的地的浮躁心态多了。翻越一个又一个山口,盘过一道又一道山的新鲜感与成就感没了,旅行中真正去到高处的感觉也消失了。

    这一次旅行,我要弥补这样的遗憾,因此才有了火车翻越昆仑山时的夜观百里画廊,才有了之后要提到的小范围的步行翻越山口。

    回到拉萨,路上观察了拉萨的一些城市公园设计。拉萨的公园里也有绿地和亭子,也有很有特色的灯。只不过整个环境里充满了耀眼的阳光和能杀人的紫外线,感觉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这里久留。

    公园如何才能让人喜欢待、喜欢逛,让人想要在此舒适地停留;如何通过城市公园来增加城市本身的吸引力,让人切身感受到自己身处一个宜居城市,这些确实是一门学问。再一次,可以参看这一篇TED。我觉得福州在城市公园建设方面是有一套的

    前往羊湖的路上,可以看到宽阔的雅鲁藏布江和具有特色的沙洲,还能看到如喀斯特地貌一般的峰林。特别是在夕阳下,透明、微黄的光束从峰林的间隙洒下来的感觉,很有桂林范儿。我的手机拍出来效果当然是非常糟糕的。

    又要翻过海拔近五千米的山。

    这次翻的山路是这次旅行里最惊险的。悬崖底下是深邃狰狞的干石河谷,而在山路直道末端,却有一块毫无护栏的口子,视觉上看上去就像你的车会被吸到悬崖里一样。汽车翻越其它山口会边翻山边前进,并且会在一个较大范围,多座山里飞驰出一条大大的曲线。而在翻这座山时,却是在同一个山谷中原地蜿蜒爬升一千七八百米。真的整个盘山公路的曲线就在同一座山、同一个视野里这样延绵上升,感觉相当险峻、相当震撼。

    站在高处展望时,星星点点的汽车灯光由山腰排向山脚。对面大山的山麓横向流过雅鲁藏布江。山头的剪影大抵平行在一条线上,背影是茜色的暮光。当时虽然不好拍照,但是我从脑袋里已经想出了下面这张类似的图像,颜色是几乎一模一样的。只是,我看到的河谷比这深大概三倍。

    ©《ゆるキャン》5話

    翻过山头,羊湖(羊卓雍措)立刻展现在我的面前。湖畔星星点点的灯火与夕阳是一个颜色,为这暮色绘出一条和谐的轮廓;这曲线又向深处绵延延展,引人入胜。金星就映在残存的淡黄暮色中。好一幅宁静的水乡夕照!

    同车没有人喜欢夜景,也没有人允许我下车拍照,大家都在赶着去吃火锅。我只能在我笔记本中描绘下这幅在西藏看到的最秀美的薄暮风光。

    晚上吃完火锅后,大家跟着向导去拍摄各种星空背景的人像风光,我觉得也蛮有意思,就跟过去拍了一张。讲句实话,真的效果还挺不错的。毕竟这是我整个旅行过程中唯一一次有被人用单反拍过,也是我整个旅行过程中唯一一张人像。

    比起大家青春的张扬在空中比划一个LOVE或者爱心之类的,我还是更喜欢手捧明灯的静静感觉。我完全没有说在比较什么,只是这样可能更符合我的性格一些。

    凡是涉及人像和隐私我都会打码,自己的照片更不例外

    我在旅行中绝对会少了很多同龄人能体会到的那种感受,例如感觉去西藏是一种青春的放逐或者净化之类的。我的旅行某种程度缺乏激情,缺乏了某种兴奋劲,和火车上、汽车上一同来西藏的人相比简直就是两种状态,可以说看起来有些沉闷、呆滞、寡淡、兴味索然,这在我过去的文风中和许多篇游记从文字中都时刻透出的极度无聊(如《毫无安全感地向东》、《提前离开一座城市》这两篇简直是我“如何把极度无聊且疲惫的心情写成游记”的典范)中显而易见。但是我相信在我的游记中,也相应地会多很多只有在我的游记中能看得到的体验。接下来的事情,可能你也不会很经常地在游记中看到。

    那就是:我半夜一点多钟,沿着湖畔的307省道,不打手电筒来回步行了大约六公里。

    总之我在这次旅行中有不会高原反应的金牌体质。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在这个海拔散步根本不会感觉到疲惫。在这个游记记录的范围内,我在海拔四千四百米至五千米的沿线走了三万五千多步,还精神抖擞。不知道是不是要感谢兰州大学的培养。

    另外还要感谢的一点是中国(和日本)的治安真的好。半夜在空无一人的地方散步也不会怎么提心吊胆。上一次在毫无人气的地方公路散步还是我一直提到的青藏公路109国道十和田湖的事情了。

    可能是由于我非常喜欢微光夜景的原因,我的夜视能力也比其它人高一些,因此我选择不打手电筒,沿路况不错的柏油道路的中央白线走,一直走到公路的湖畔位置。

    关于交通安全问题。我完全不用担心被车撞到,这是因为我散步的这一块区域视野非常好,只要来回三公里区域内有车灯,我都能立刻看得到,我首先用手电筒双闪一次示意一下,一边退到路基外去。

    晚上行驶的一般是大车,大车的示廓灯是点状五彩的,开过去的时候,本身会带给人一种童话氛围。有的大车司机还主动给我切换近光灯表示注意到我了,这让我感觉挺温暖。另外,汽车开来时,车灯打在山脉和建筑物上的效果是非常棒的。汽车本身被山挡住,我无法直接看到汽车发出的灯光,但是它却把灯投在了一公里外的山脉以及其脚下的黄色三角警示牌、防坠落柱和护栏上。它们共同勾勒出公路整齐优美的曲线,显出别致的夜景。有一次,我甚至没有意识到汽车开来,只是见到我身旁岩石山的山头突然现出银白的亮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我被吓定在那里大概十几秒钟,以为我见到了天神降临。这是我这次旅行中我敬畏感最强烈的一瞬。汽车在这里作为人工的制造,再次起到了一种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托他们的福,我也能时刻感到有人在我身边的安心,不用担心被鬼吃了这样的事情。正如我在第二天游记里说到的那样:单纯的自然景观并不是最好看的,纯黑的夜景也不是最好看的——他们甚至不会让人安心。自然风光中一定要有生命或生命的元素,夜景里也一定要有各种各样的人造的小小微光。它们共同形成的丰富的光源、光线、缤纷的光色、光影,才是夜景最吸引人的地方。

    一个人步行在无人的省道上,这比昨天在巴松措的村落里步行要安心多了。清凉的风柔柔拂过脸颊,除此之外再没有多余的动静;银河微光浅浅映出公路,除此之外再没有多余的灯光;潺潺流水汩汩响着旋律,除此之外再没有多余的声音。我哼着小曲,却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歌声在万籁俱寂的环境中可以变得如此嘹亮。

    银河为我照亮的前方的道路,我时刻能把握周围二十几米的情况,这正是我在半夜还能安心漫步的根本。这可能是我有史以来看到的最亮的宇宙,最亮的夜晚。当年在福州一中天象馆时看到的那种震撼,完全被今夜所看到的情景所覆盖:我看到的银河,用“夜空的弧光灯”形容名副其实。明明一点月光也没有,一点其它光源也没有,仅凭银河的亮度,我能看清整条公路的一切细节,还能清楚地看清周围景物的一点一滴。我曾一直梦寐以求想看到我在虚拟天象馆中看到的星空,可在这里,手机上的虚拟天象馆却和这真实的宇宙星系比相形见绌。以这荒凉又嶙峋的岩石山的剪影作为背景,我在行走过程中好长一段时间,甚至觉得自己并不是在地球上,我仿佛在银河系中的另一个无人星球行走。我在体验我在一生中绝没有机会实现的梦境。

    在我步行的终点,我临着岩石峭壁,在公路一段直道的中段偏后位置,站在道路护栏外向湖对岸看。对岸略显秀丽的山丘脚下,狭长的羊湖正沉睡着,那清澈的湖水倒映出璀璨的繁星。往右边看,视野的尽头,羊湖的转角处抛砖引玉般衬出雪山的剪影。往左边看,猎户座从地平线上如装饰精美的彩灯一般升起,在夜空中编织成最繁华的一隅。月明星稀的晚上,所有的星星都有平等的发光的权利,根本不用怕被哪一颗星压倒性地抢了风头。我能感受到天空中没有任何一块区域是暗的,每一片星区都有白光渗透,很微弱,想牛奶一样微弱,但确确实实存在着。

    雪山环绕圣湖,圣湖拥抱繁星,繁星共同为我点亮着前方的路。这是我心驰神往地痴想的,不真实的童话世界。

    用我比较烂的手机拍摄的画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藏行第6天游记(羊卓雍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qb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