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懂艺术 | 达达主义:艺术还是反艺术?

看懂艺术 | 达达主义:艺术还是反艺术?

作者: 平遥国际雕塑节 | 来源:发表于2020-11-11 09:42 被阅读0次

    我们时常借鉴经典,却少有人明白其中含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达达主义的影响力经久不衰……它的魅力源自于哪里?

    1

    达达主义为何经久不衰?

    PAFC Mall×时尚芭莎-Red On Time·正当红 2020年10月

    在现今的时尚大片中,常看到此类拍摄创作手法——重叠、朦胧、拼接的置景,这种拍摄风格最早源于哪里?

    PAFC Mall×时尚芭莎-Red On Time·正当红 2020年10月

    这就要说到「达达主义」了——它作为一个艺术运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大约只有五六年之久(1916-1922)。那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它影响至今天如此之深远?

    事实上,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不是艺术风格,不是一种画法,不是一种对美的诠释,达达主义是一种态度,一种颠覆一切的态度——「拒绝传统,拒绝深远意义,拒绝高深品位。」

    这是一帮战后年轻艺术家,包括诗人、画家、摄影师、雕塑家等的艺术群体。他们看到人类文明惨遭践踏,深感前途渺茫:既然人类文明都弱不经风,所谓“艺术”的装腔作势又有什么留恋?

    所有的既定价值、道理或者美学标准都在战争的摧残下,变得毫无意义。

    杜尚《下楼的裸女》,1912年 《下楼的裸女》,琼恩·米利,美国《LIFE》杂志摄影师  他显然受杜尚的影响,将艺术与技术进行了完美的升华

    于是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想法生根发芽,心声是——“反对艺术”(Anti-art)“反对战争”(Anti-war)“反对资产阶级”(Anti-bourgeois),“不破不立”的理念传达在作品之中。以抽象的手法堆砌、随意组合既有的概念和物体,去追求艺术表现的偶然性,作品往往怪诞奇特。

    2

    『反艺术』

    杜尚《泉》,1964年复制版,伦敦泰特美术馆馆藏

    马塞尔·杜尚的《泉》,便是「达达主义」向艺术界开出的第一炮,更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品。它挑战的是18世纪古典主义名作——安格尔的《泉》。

    众所周知,安格尔的名作《泉》几乎是唯美主义的典范。而杜尚却把同样的命名赋予了流水线加工品“小便池”,你无法在它身上找到传统美的含义,也不会愚蠢到证明美在哪里,从而彻底粉碎了传统意义的“美”。当我们讨论《泉》的时候,并不是指它的技术含量,而是指杜尚做的这件挑战权威、建立新秩序的行为:究竟什么才是艺术?

    杜尚与安格尔的《泉》

    《泉》让我们认识到「达达主义」的主张:颠覆旧世界,建立新秩序。传统艺术是被美学所界定的,一件艺术品能不能被写入艺术史,取决于它的美学意义。而他们要打破这种界限,让艺术不再臣服于美学,隶属于美学。

    马塞尔·杜尚《大玻璃》,1912-1923年

    艺术实体和艺术观念在这里分道扬镳,使人们用新的角度去看它,原来实用的意义已经消失殆尽,它却获得了一个新的内容:是不是任何日常生活用品剥离了原有的功能属性,就都能够成为一件艺术品呢?艺术品的好坏与其是否符合美学规律无关,从而开启了现代艺术建立在“观念”上的大门。

    《达达宣言》说,“达达”(Dada)是婴儿出生第一个会发的音,象征返璞归真的纯天然表达。是一个没有国界、没有阶级、没有行业的字。它读起来太有意思了。直观感受字面意思这大概是个绕口令,一本正经的无厘头又充满童趣的集体宣言:

    “Dada Tzara, dada Huelsenbeck, dada m'dada, dada m'dada dada mhm, dada dera dada, dada Hue, dada Tza”

    《用达达菜刀切除德国最后的魏玛啤酒肚文化纪元》 汉娜·霍克(达达主义女艺术家)

    达达主义艺术的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定义道:“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

    苏珊·杜尚《Broken and Re-Established Multiplication》,1918-1919年

    虽然标榜虚无主义的达达主义艺术只是昙花一现,但仍在文化艺术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荒诞的作品和言辞背后,隐藏着一个严肃的主题,这就是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准则,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

    3

    『马塞尔·杜尚:下午的采访』

    《现成的自行车轮》 ,1913年

    马塞尔·杜尚作为西方现代艺术史一座绕不过去的高峰,其创作思维方式至今仍为外界所津津乐道。可以说,整个西方当代艺术都在沿着他的思想轨迹发展。

    但他却在大多数时候惜字如金——在创作《下楼的裸女》和《泉》作品之后就避开了公众视线。这无疑为采访增加了难度——《纽约客》杂志撰稿人、艺术评论家卡尔文·汤姆金斯,多次走访了杜尚及其朋友、家人后,才终于把稿件整理成书,几乎囊括了关于杜尚的所有档案与资料,细节详实而丰富,成为了解杜尚与杜尚思想不可或缺的资料。

    《马塞尔·杜尚:下午的采访》(Marcel Duchamp:The Afternoon Interviews)这本访谈录并不是一味地将杜尚神化,也没有赋予杜尚一种纯个人的解读,更不只是讲述艺术家人生的励志故事,而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杜尚。

    《L.H.O.O.Q》 1919年,用铅笔给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加上小胡子

    在书中,他直言不讳自己慵懒、随性而为的个性,厌倦所有诉诸视网膜的传统艺术,而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向导和朋友的身份,向读者重新介绍了他的艺术世界的关键思想。在他之前的艺术都统称“视网膜艺术”——即二维的、平面的。如今艺术被哲学化了,更多地趋向于一种抽象概念。

    《现成的自行车轮》 ,1913年

    近80岁的杜尚在回顾自己一生时,都感到很幸运:“我从很早的某个时候起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和做太多的事。艺术都是人创造的,我从来不信艺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我热爱呼吸甚于工作。”

    生活高于一切,他比谁都明白。正是这一轻松的人生理念,使他得以创作出与生活本身一样不可预测、惊世骇俗的艺术作品。

    自杜尚之后,艺术就在观念的层次上存在着。艺术没有消亡,而是不再适用于老的美学角度,期待人们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

    杜尚没有为艺术品的意义提供任何线索,完全交给观者来判定其内涵,由此也进一步检测了艺术的边界。   

                                        ——《詹森艺术史》

                                      (Janson's History of Art)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懂艺术 | 达达主义:艺术还是反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qe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