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喜过年,串东家,走西家,谝见闻。
从初三到高三,四年苦读,终于摆脱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村里娃命运,成了村里人羡慕里、谈论里“鲤鱼跃龙门”的“那些人”。头一次去了比县城更远的地方,头一次见识了什么是大学校,什么是大城市。
虽说寒假放的早,但年前,已成了大人的我们自然要在家帮忙干活。可到了过年时候就不一样了,端饭的碗还没放下,家里大人就往出撵:去某某家串门吧,记得叫上某某一起。大人口中的某某和某某,必也是考学出去在外读书的。
三五好友,今天在本村张家,明天是外村王家,赵家妈妈的饭做的好吃,后天去他家,跑得不亦乐乎。
人多时,话题多是两类:学校如何大、如何好,城市的景点如何多、如何美;坐过了多少公交车、吃过什么新吃食、逛过哪些大商店。在谁家就会让谁拿出照片,大家挤在一起看,边评头论足边赞美不已,相约有机会一定要去对方学校所在城市走走看看(多数只是当时感叹说说而已)。每逢此时,读大学的话最多、其次是读大专的,读中专的则专心扮演听众的角色。人少时,话题就私密多了:高中时的男女朋友感情可还继续?大学里是否有人追求,帅不帅美不美?听说某某和某某分手了……这类话题一定是关在屋里悄悄进行,连父母都要防备的。
若一家有两个或以上孩子在外读书的,更是聚会的首选,倘两个孩子又是一男一女,那就更热闹了。老大的同学一堆,老二的同学一堆,或男同学一堆,女同学一堆,彼此介绍认识时,碰到一两个互相对眼的,那眼光便热切起来,再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两人不知何时脱离了大家伙,已单独凑在一块儿了。每日的内容多是昨日的重复,却不厌烦,有好吃好喝,心无忧无虑!
一过年,开学的日子就一天天近了。我们只顾乐着、笑着,海阔天空尽兴地谈着,不想有时也想不到父母已在为我们盘算开学的路费、学费、饭费:为过年猪已经卖了,去他舅家借点吧,再不行就粜点粮。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那意气风发的青春啊,仿佛整个宇宙都是我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