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期间,小红跟校草谈恋爱,结果校草劈腿,分手那天,小红哭着说:帅哥没一个好东西。
工作期间,小红喜欢上了她的上级,这是一个工作努力做事得体,又很照顾她的男生,很快他们就在一起了。在一起后小红才发现,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工作上,越来越没空理小红。分手那天,小红哭着说:既然你只想工作,当初又为什么跟我在一起。
一年后,小红决定回家相亲,家里给她介绍了一个富二代,两人很快就结婚。可结婚后小红才知道,这个富二代只是迫于父母压力才答应结婚,婚后依旧在外面四处鬼混,早出晚归。
离婚那天,小红哭着问学姐:为什么我遇到的男人都这么不靠谱?学姐看着她,语重心长的说:不是男人不靠谱,而是你不懂怎么去看一个人?小红急切的问:那该怎么去看一个人呢?学姐说:其实看人啊跟看产品是一样的,产品好不好,要一层层剥开来看,人好不好,也要一层层剥开来看······
《用户体验的要素》一书中说过:
用户体验的要素,来自5个层次的层层选择与叠加建设,这5层分别是: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范围层和战略存在层。

最核心的是战略存在层,要明确用户能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你能存在不是因为你厉害,而是别人需要你。
能力圈则要求制造者明白为了提供这个确定性的功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能力,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资源结构层指的是制造者能撬动的资源,建设资源固然与能力有关,但更与战略有关。
角色框架层对于网站来说,就是代码框架,对于杯子来说就是用料设计。
框架层会决定你最后看到这个产品的感知层,它是什么颜色、什么触感等等。
将这5层拿来分析人也是一样的。
你看啊,一个人他的身材、相貌、谈吐、穿着等等,这些都是他的感知层。
人与人最初的接触都是基于角色的接触,比如陌生人、普通朋友或同事。彼此是陌生人,就无法去说亲密的人才能说的话,否则就会觉得别扭。
一个银行职员、一个军人或一个餐厅服务员,你再跟他们接触的时候,也能明显感觉到他们身上的角色痕迹。
如果只是基于角色化的接触,两个人是无法深入了解彼此的。
角色层的内一层是资源结构层,它包括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等等。每个人的资源结构都不相同,正是这种不同推动每个人走向不同的道路。
资源结构的再内一层是能力圈,他的能力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技能,甚至有什么良好的品格。
能力圈再内一层则是他的战略存在层,他想要什么样的存在感,想得到什么,在什么状态下他才会觉得满足,什么情况会让他极度不满,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内核。
动物只要满足它的生存条件,它就很愉悦了,但是人不一样。
有人早已家缠万贯,却依然拼命工作、到处奔波甚至上蹿下跳?因为他还不满足,他的存在感还没有被满足。
有的人只要能够在一个稳定的家庭中,有她和她的爱人,只要对方给了她足够的确认感,她就能够满足。很多女孩儿就是这样。
而有的人,如果只能够在一段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是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他需要在职场、在行业中、在社会影响力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看到别人的重视。其实很多男人是这样的。
就像生存驱使动物奔波撕咬一样,对存在感的寻求和渴望,也在驱使着我们思前想后、废寝忘食的去折腾、去满足。
如果你只是想谈个恋爱,并不打算和对方的命运勾连,那你看到表层也就够了。
但如果你追求的是深度关系和长期关系,那你需要看到的就绝不能只是表面。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动力。
才能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人是否能够一起拥抱变化、共同成长,在成长和改变中彼此适配。
历数时代的伟人,如朱元璋、乔布斯等等,你如果真实地跟他们打交道,会发现他们问题太大了。但是他们自我的存在战略,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
再看平民隐士,也许你不喜他们的不思进取、安稳度日。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同样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战略。
当你被一个人外层的瑕疵折磨,为此厌烦、痛苦时,你有没有去想过,对方那独一无二的战略存在价值?以及你爱不爱他这一点?
“大丈夫当如斯”的刘邦和“不要挡住我阳光”的第欧根尼,你更喜欢哪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