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天,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都要过同一个节日——父亲节。这52个国家中,其实并没有中国,但过父亲节的氛围早已形成,并越来越热闹。
很多时候,父亲是一个“不讨喜”的角色——没有“母亲”的温柔;没有“兄弟”般的理解;也没有“爷爷奶奶”般的溺爱;更多的时候,他只是一个赚钱者的角色,是家中一个最沉默的人。
直到现在,父亲依然还是沉默、深沉的代言人
想说却说不出口,依然是万千父亲的隐痛
能说却不愿意说,也依然是万千孩子的倔强
而我的家,从沉默到表白,这一份对父亲爱的表达却跨越了几代
01 打死也不说
我们家是个大家族。从我记事起,每到过年吃团圆饭的时候,父亲的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围饶在爷爷身边,吃饭,喝酒,甚至打麻将。这个团餐的规模在2018年2月的春节上已经达到40多人。
爷爷是家中目前最大的父亲;爸爸和叔叔是家族中统管所有家族事务的父亲;已结婚生娃的堂哥,则是目前家族中最年轻的父亲。
30年代;60-70年代;80年代;
三代人,不同的年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却有一个穿越时空的共同身份:父亲。
爷爷出生的时候,是家族条件最好的时候。那时候,新中国还没有解放,很多人都吃不上饭,可爷爷家却十分宽裕——良田众多,余粮堆积在几个库房,银元(存款)上百块。
对于爷爷来说,富裕的家庭让他很早就接受到了不错的教育——4岁上私塾;7岁请家庭教师,四书五经等经典作品熟读于心。
爷爷曾说:他(指他的父亲)一直想让我好好上学,上最好的学校,出人头地。
而彼时他的父亲,为了给他最好的教育,也曾和如今大多数父亲一样牺牲着自己。爷爷曾说,为了给他买一些最新,最好的教学书籍,他的父亲曾徒步至了几百公里外的汉口书局,花了不少巨资,添置了一批书。
这些书籍,直到2018年的现在,还完好无损地放在家里。
这些书,从第一次印制至今,已经跨越了100多年。
父亲对教育的重视,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使得爷爷曾痛苦不堪。因为喜欢贪玩,再加上不喜古文,爷爷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好。据他回忆,自己因此被父亲痛打。
关于自己的父亲,爷爷已记忆不多,仅有的记忆都是父亲的严苛和教训。
“你有对太爷爷说过,我爱你吗?”我问爷爷。
“谁会讲这些,怪丑的慌。”爷爷立马朝我撇了一眼。
中国人对爱的含蓄,是揉进了骨子里的。家族人数众多,喜欢写日记吐槽的曾国藩一样不善于表达对父亲的爱。
在多封家书中,他都只会在开头提一句: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四个字,虽然简单,但也太简单。
02 照顾就是爱
走进新一代时光的穿梭们,爷爷已经80多岁了。他也是5个孩子的父亲。每年,他都会轮流到不同孩子家生活一段时间,其中在我家平均待3个多月。
30年代的爷爷和60年代的父亲,生活在一起,就是火星撞了地球,火气冲天。
或许是因为经历过一段十分贫穷痛苦的岁月,如今的爷爷已经形成了节俭的习惯,不吃零食,不吃水果,不爱买衣服,更不会买保健品。
他的唯二爱好就是喝酒和抽烟。
有的时候,父亲会为爷爷特意买些零食,可爷爷并不买账。这时候的父亲,只能大叫:这又没毒,为什么不吃啊!
有的时候,父亲会就生活理念的分歧,教育一下爷爷。这时候的爷爷,也会大叫:老子一把年纪了,还要你来讲!
可是,骂归骂,爷爷还是喜欢他的儿子在身边陪着。
当儿子工作未归时,他会一直在门口等待,虽然一见到儿子就会说:赶紧做饭啦,老子要饿死了。
当儿子因处理家族事务受到族人委屈时,他会不顾一切去找族人理论。哪怕有的时候,会被人不小心误伤。
“爸爸,你会对爷爷,说我爱你吗?”我好奇地问父亲。
“对你妈妈都没说过!你说呢?好好照顾好他,就好啦!哪里需要讲这么多。”
父亲也立马朝我撇了一眼。
03 怎么说爱都不腻
出生于80年代的堂哥是家族中最年轻的一位父亲。他的儿子是现在最火的00后生力军之一。
父子俩虽然经常不在一起生活,但网上斗图,送玫瑰,送爱心,甚至送表情包已经成为常态。
到如今,沉默已经不再是年轻父亲的代言。
更多的时候,彼此大胆地说出心中的想法,说出心中的爱,已经是心照不宣的定律。
不过,对于我和父亲来说
这个路,明显要曲折一些。
爸爸爱我!那是所有儿女都坚信的道理。
因为,他会通过各种方式,让你知道他爱你。
但是,你又如何让爸爸知道你爱他呢?
由于经常在外读书,爸爸每隔两天,有的时候甚至每一天都要给我打电话。
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逆反心理。“我哪有那么多事情,跟你说?”
有段时间,甚至因为这个,我明确要求爸爸少打电话,有的时候甚至不回他的电话。
直到有一次,妈妈跟我说:你爸爸,天天拿着手机,等啊等,就希望你能多和他聊聊。他是真的想你呢!
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爸爸也是会想念孩子的。
而电话是消解思念的最佳方式。
后来,就算没什么事情,我都会跟爸爸撒娇,打电话,电话里头经常问:爸爸,我好想你啊,你想不想我?你爱我吗?
一开始,父亲根本不愿意回答。不过,洗脑洗多了,他就会配合:爸爸好想你啊,爱你啊,很爱啊。
在一旁的室友,以及电话那头的妈妈同时发声:肉麻死了。你们能正常点吗?
乍想,确实不太正常
可,也很正常
因为从大学至今,我和父亲的对话模式就是这样。
爱,并大胆地表白,成了我们的日常。
但奇怪的是,我身边的男孩子,却依然还是不喜欢表达对父亲的爱。
他们中,更多的,依然是有事说事——
无事不要干扰——
他们中,更多的,依然是不油腻,不表达,不说——
沉默,在现在,更多的,已是男孩子的特色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