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浪着的三毛,从10几岁20岁就一个人梳着短发,背着包周游世界。20多年了还是一个人。瞧!多么倔强的女人啊!这是她漂泊生活十几年的概括。

而她的摄影师肖全,对于见到三毛的第一面,则完全是震惊的,他说:就那一下,三毛的命运、她的苦难、她的艰辛,就那么一下“哗”扑面而来,那是我长这么大从没见过的一类女人。我见过很多女人,尽管这漂亮那漂亮,但是都特别平凡,他们身上的信息量很少。他的琼脂是一个大知识分子,想杜拉斯那副神情。让人觉得是一个“高级的女人”
就像《橄榄树》里,那只流浪的天堂鸟。


对于三毛,只是多次见诸于文章里,关于她的作品,也没有读多少。最熟识的是她的爱情故事,她的流浪的一生,她倔强的又执着的旅行。于是,我想再次进一步去认识她,了解她,想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依然是这样迷人,就像神话一样的存在。
我很好奇,心目中她就是一个传说,可是也非常令我着迷。没有她这样的大气魄,也没有这样的率性而为,可是为什么,却如此向往她的生活。
“很多年以后,如果你偶尔想起了消失的我,我也偶人想起了你,我们去看星星。你会发现满天的星星都在向你笑,好像铃铛一样。”多年以后,摄影师肖全这样回忆道。在他的眼里,每位女子都令他着迷,就如我,亦如此。为这些成为传奇的女子,好像她们从不属于自己一类。虽然我也是一位女子,欣赏她们,就像欣赏画中的风景,她们不属于自己这个世界,这个平凡又真实的世界。

《哭泣的骆驼》一书里,三毛把上班、周末的疯狂当作是“糜烂的生活”,她喜欢在深夜里骑着借来的机车,在空旷的街道上狂奔。她觉得自己做个都市单身女子,在她这方面,问心无愧,甚而可以说,活得够本,没有浪费青春。

读她的作品,才重新审视自己,安定、安逸原本是自己追求的小资情调,在她的眼里却成了另类。“结婚,小半是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为了父母,至于我自己,本可以一辈子光棍下去,人的环境和追求并不只有那么一条狭路,怎么活,都是一场人生,不该在这件事上谈成败,论英雄。”
——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怀,怎样的一种人生观,不走近她的心灵,真的感受不到。
读她的作品,那跳跃的文字,跳跃的思维,用常理是无法理解与体会的。这就是不一样的三毛,我重新认识的三毛。三毛对于他人的评价,是这样的感怀:有说好,有说坏,看了都很感激,也觉有趣,别人眼里的自己,形形色色,竟是那个样子,陌生得一如这个名字。
她所追求的是什么?她所在意的是什么?她所向往的是什么?这绝非自己这类俗人能理解的,也是不明白的。

但是,我知道,她把生活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就是她最幸运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