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陪娃入睡的时候,她总会焦躁地说“我睡不着啊,我睡不着啊。”
一个四岁的孩子“睡不着”,哪可能呢?每次入睡前,准备好入睡的程序:刷牙洗脸,讲故事,关灯,听晚安妈妈音频,一起躺床上。结果在床上她还是会磨磨唧唧的。
我告诉她:任何一个人躺下,都不一定立刻能睡着的,身体和大脑需要一个缓冲时间,慢慢放松平静下来,自然入睡的。
记得在孩子两岁左右,发现她睡觉时间越来越晚,说实话,我内心是很崩溃的,经常9:00上床,要和她磨到11:00,她才能安稳的入睡。
有一段时间真没耐心陪她讲故事,一上床要求她不要说话赶快闭上眼睛,那时我满脑子想的是:
家务还没做完啊,没时间陪你。
今天心情不爽,懒得管你。
我今天的书还没看完。
我今晚想追一下剧,求你快入睡吧。
我还想吃点夜宵,太晚了咋吃哦。
次数多了,一到睡觉时间我变很不耐烦,想逼她入睡,却发现她更加难以入睡,情绪跟着焦躁不安,这让我更厌烦。
显而易见,我们哄睡是急于“解决一个麻烦”,这种焦虑跟烦躁的心情影响了孩子,想想大人有时候都会因为睡不着,想逼着自己入睡跟自己较劲,何况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呢?一方面担心着妈妈的情绪,一方面控制不了自己的睡眠而无从表达显得紧张不安。
一个人带着情绪,是难以入眠的。
理解了这一点,现在睡前我尽量闭嘴,多听孩子唠叨今天在幼儿园的事,听听她的感受,了解她的情绪,回应她的需求。也许是感受到这份关注,我平和的心态,一份情感交流和链接,甚至在她不耐烦的时候给她一个拥抱,没多久她安然入睡了。
所以,孩子在睡前的闹腾磨人,是在求关注,心里有未满足和解开的空缺,又不会表达清楚,只会在行为上做妖。只要父母给一点耐心感知她,她便会心满意足的进入梦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