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kx婵儿。这是我之前阅读过的书。特地来复盘一下
首先,先介绍一下作者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同时还是诗人以及政论家,其作品有《海燕》《童年三部曲》等。 其1884年参加民粹党小组;1905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3年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1921年10月,由于疾病和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高尔基出国疗养;1934年当选为作协主席;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可夫,1868年3月28日生于俄国中部诺夫戈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高尔基从小就受到苦难生活的折磨,他只读过两年小学,十岁走入社会。
代表作品《海燕》《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1.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第一部,约19万字左右,是以作者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的一部小说。
小说创作于1913年,书中再现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小主人公阿廖沙·彼什科夫于父亲逝世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艰辛岁月。
这里根本没有一点家庭温暖,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为争夺财产而争吵打架是这个小市民家庭司空见惯的事。只有外祖母真正关心和爱护阿廖沙,是他童年时代唯一的保护人。
外祖母讲述的优美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不仅培育了阿廖沙对民间文学的热爱,而且使他产生了对正义事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童年》反映了具有希望的俄罗斯国民人性中的弱点,鞭挞小市民的卑鄙灵魂。作者在小说中提到:“回忆起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这样铅样沉重的丑事,我时时问自己:值得讲这些吗?每一次我都重新怀着信心回答自己:值的,因为这是一种富有生命里的丑恶真实,他直到今天还没有消失,这是一种要想从人的记忆、从灵魂、从我们一切沉重的可耻的生活中连根拔掉,就必须要从根儿了解的真实。”
在《童年》中,高尔基已成为一位冷峻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作者以一种舒缓的笔调对过去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痛苦和欢乐进行冷静地审视。可以说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艺术风格,《童年》都与高尔基前期的创作有着极大的区别。
在《童年》中,作者虽以凝练质朴的笔法,揭示出血淋淋的生活画面,并进行深邃的哲理式思考,充满着深切的忧患意识,但作者并未停留在对落后、野蛮、丑恶的揭示与批评上,他也为读者塑造出一系列在艰难困苦中仍坚持理想,不同流合污的新人形象,其中主人公阿廖沙就是这一代新人的典型代表,这无疑又为《童年》这部冷峻的现实主义作品抹上了乐观主义精神的色彩。
3.
当我读完这部《童年》之后,我最喜欢的人物呢是阿廖沙。还有外祖母。以及小次冈。
嗯,这里先说外祖母吧。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外祖母的爱给予阿廖沙坚强的力量,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在这冰冷冷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然后再说一下小茨冈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他每次赶集买食物的时候都偷东西回来,但谁也不批评他,劝阻他,而是带着欣赏的态度分享着他不劳而获的赃物,两个舅舅甚至把这些赃物据为己有。他争强好胜,喜欢逞能,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就不择手段,这是导致他悲惨的下场的原因:在一次搬十字架的时候,由于舅舅的自私,他被压死了。
最后讲讲这个阿廖沙。
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带到外祖父家。那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作坊。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故事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是留下深刻的印象。11岁,阿廖沙的母亲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