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赵周的学习方法论

赵周的学习方法论

作者: 杞州令 | 来源:发表于2021-01-20 16:59 被阅读0次

    一、从读书中学习:便签法

    职场人学习存在的问题

    时间:没时间,没精力

    精力:易分心,看不下去

    效果:读不懂,记不住

    从信念入手

    两类学习理念:①以知识为中心,即学院式学习。要记笔记、要考试。②以自己为中心,以应用为目的——即成人学习,目的在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重点的定义:对能解决当下、自己的问题,就是重点。

    拆书帮便签读书法

    什么橷情境下使用这种方法:致用类书籍,致用类就是能够提升自己解决某方面问题能力的书籍。

    如何使用:第一步: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把有用的知识点提取出来,即复述。第二步: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把以前经历过、看到过、听说过、相关的、类似的事情代入到上述的要点里,这个描述必须是事实、具体的,无论是做得好的,还是不好的。第三步:A2——以后我怎么应用:在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时,我怎么应用,如何去做。如何去行动,怎么去改变,目标是什么行动步骤是什么。

    I——提升理解力;A1——提升反思力;A2——提升应用力。

    读书时的要点

    第一,要快。快速看完全书,做到初步了解。

    第二,要问:对自己重不重要,有没有关系,重要时,就放慢速度,细嚼慢咽。

    第三,要用:要把做了心理演练的第三步内容,放在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可随时拿来用,只有将A2步骤里的应对策略变成习惯,才会真的有用。

    使用误区

    附会旧知:用已知去附会新知,于是就以为自己看透了、读懂了、理解了。因为,一方面,人们在遇到陌生事物时会感到不适,心理学称这叫“失调”。另一方面,归纳中心思想的训练强化了人们附会的习惯。解决办法:问自己,刚才复述的内容,是不是书中的意思,是不是我早知道的,如果回答是,那就是附会了。如果是,要自问,为什么自己会挑这段做重点,去记便签呢?在原文中真的找不到任何新的、能打动自己的信息么

    深刻:理解是否深刻,首先取决于对该类事物的熟悉程度,其次跟学习有关,对细微区别有多敏锐,体现了学习能力有多强。

    泛泛而谈:凡是没有具体时间、具体事件的都算是泛泛而谈。一定要使用知识点和自己的经验有关联。

    决心泛滥或感慨万千:决心是一种生存策略,决心下多了,就会贬值,自己就产生的抗药性,引不起重视,感慨发多了,会把自己活成一个智者,整个人都会变得鸡汤化,特别擅长评论、特别擅长抒情、擅长升华、擅长泪流满面、擅长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不擅长行动。擅长表决心的人,多少知道自己很可能做不到。擅长发感慨的人却往往把感动当成行动,还识破以为领悟力很强。解决方法:A2便签要有明确的目标,相应的行动

    优秀标准

    好的A1便签标准:①鲜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②故事:相关叙事要素基本完整,清晰体现出起因和结果。③对应:和原谅或I便签的诸要素有明确的对应,成为贴切的案例。④反思:无论想到的是一个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经验,都帮助自己更好理解了这个经验,也更深刻认识了原文信息。

    好的I便签的标准:①诠释:基本是用自己的语言,没有直接用原文文句。②准确:对原文相关知识解读准确。③清晰:逻辑清晰,文字精当。④致用:将原文知识总结或加工出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步骤。

    好的A2便签标准:①目标:是否规划了目标?目标是否符合SMART?②行动:行动是否可以拉近现状与目标的距离?具体行动步骤?谁?在哪里?何时开始?频度如何?③关联:是否在使用原文信息或I便签的方法。④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或推动他人做到的吗?能测量做到的程度吗?行动够显性化吗?

    两篇文章:

    拆书帮便签读书法 || 拆书帮

    应用便签读书法把知识拆为已用

    二、从碎片中学习:分析和整理

    碎片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生搬硬套——胡乱收藏

    一知半解——胡乱理解

    听风是雨——胡乱跟风

    难以应用——胡乱应用

    理念问题

    碎片化,只是知识存在的一种形式,这不是重点,成人化学习,重点在对自己有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对此,就是要强化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将碎片化的知识转化成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步骤

    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重述核心信息——避免生搬硬套。先问对自己重要不重要。

    第二步:追问前因后果——避免一知半解。追问四类问题:(前车可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是什么?(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心迹的问题有多严重?

    第三步:追问适用边界——避免听风是雨(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的实例?(使用条件):要这样做,具备哪些条件?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问题?(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在哪里?

    第四步:如果经上述三步,如果仍有用,再进入便签法流程。

    误区

    知识收集。成人化学习的要点在知识的转换,而不是收集多少干货。要有启发、有感动。解决办法:应用上面第二步流程。

    习惯性质疑。解决方法:应用上面第三步流程。

    因、适、边

    面对手机里的信息,先问第一问题:为什么这件事对我很重要。

    搜索相关或相反的信息。以点带面,驱动思考。

    对比阅读。

    三、从经验中学习

    障碍及误区

    不知道如何辨别别人的经验对自己的价值。

    迷信考研、读书能改变命运。

    便签法——追问和反思经验五步法

    第一步:写下要解决的问题,关乎自身的、重要的,要简短、清晰。

    第二步:追问前因后果。

    第三步:追问适用边界。以上三步,一步都不能少,形式不重要,可以不写出来,但必须进行,上面三步实质就是A1便签。

    第四步:写下I便签——重述信息。

    第五步:写出A2便签——写下具体行动目标。

    应用和内化知识时的A1便签

    受到知识启发而激活。

    配合知识中的因果关系而选择素材。

    因为知识而赋予经验以意义。

    与知识配合出现,不容易被误解。

    反思和追问经验时的A1便签

    可能是错误的问题。

    可能有片面认知或错误归因。

    可能定了错误的目标。

    可能遗漏前提条件或使用边界。

    未经反思的经验是不可靠的,未经追问的问题也不是真正的问题

    四、学习三个典型问题

    向经验学习的典型问题:不够明觉精察,就是没有广泛寻求解决方法。解决方法:不要重新发明轮子

    向信息学习的典型问题:不够真切笃行,就是停于表面没有执行。解决方法:未来一个月,不要直接在朋友圈里发任何内容,努力试加上自己的重述再转发,重述的时候能体现一点前因后果或适用边界吗?我能补充一点自己的相关经验吗?我能加上一个的应用或行动吗?

    向书籍学习的典型问题:不知如何选书,就是不懂选择有价值的书。解决方法:和相亲一样分三步走:海选、相亲、过日子,遇到一个问题,将可能用到的书,尽可能地搜集到,用两个小时以内的时间,全部翻完,然后,只选出一本适合目前状况的。然后,在后面的一段时间里,用拆书法,只拆对自己目前有用的几个点。再好点呢,用这一本书,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用没选上的其他几本来充实框架。经验经过反思和追问就可以沉淀出信息,信息经过分析和整理才能升华成为知识,知识经过联结和行动会内化成为能力。行动带来新的经验,阅读带来新的信息,反思带来新的知识,不断地在体验和反思当中去循环和上升,这就是学习之道。

    五、学习当中的三个困惑

    三个困惑

    困惑1:学习之后,想用却用不上。

    困惑2:学习之后,无法影响他人。

    困惑3:学习之后,聊天无谈资。

    三个困惑的本质,是不会教会他人。教给别人就是最实用、最好用、最高效、最成功的学习方法

    RIA六步法——教会别人的方法

    第一,选择场合。

    第二,介绍书、方法。介绍方法可以用FAB法

    第三,读原文。即R。

    第四,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解。即I。

    第五,引导拆书者引为已用。即A。

    第六,锁定行动。确定下一步行动是什么,要去确认具体事项、负责人、时间点,只有把这些都确认了才真的能够变成行动。

    第五步中A的三种作法

    A1:讲自己的具体经验,然后问学习者能想到哪些类似经验。

    A2:和学习者讨论、规划下一步行动和目标。

    A3:拿一个自己和对方熟悉的情境作为案例,来讨论或演练。

    六、妙笔生花

    致用类写作的三个障碍

    缺乏素材,无料可写:下笔没东西可写,言之无物。

    逻辑不清,思维混乱:写得支离破碎,毫无章法。

    语言匮乏,行文枯燥:语言干巴巴,了无生趣。

    储备素材库——卡片法,采用三张便签。

    I便签:确立文章观点、架构论述要点。

    A1便签:添加故事铺垫、罗列贴切案例。

    A2便签:提出具体建议、号召尽快行动。

    逻辑和行文的解决方案:拆书便签四步成文法

    第一步:立意。

    第二步:扩充。

    第三步:推演。

    第四步:包装。增加故事(细节)、增加趣味(联系当下)、升华主题。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斯蒂芬平克

    七、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体系的主体是自己,即构建自己的,而不是罗列某本书的。知识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存足够的钱,不见得是富翁,在需要时有,那才是富翁。

    知识管理的客体不是电脑文档,而是加工知识的大脑。

    知识管理的误区

    误区一:收集信息,管理资料。

    误区二:整理他人的知识体系。自己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能用于解决问题,能用于提升能力,有助于深化思维,有助于升级表达,还能帮自己成为专家。

    用便签法:举一反三构建自己知识体系

    体系?是网,不是点、线、面。各个点都有联系。

    第一步:给知识加上前因后果。

    第二步:给知识加上上下界限。

    第三步:给知识加上过去未来。指导行为。

    第四步:成为晶体网格。寻找各个知识点的联结点。

    八、提升沟通力

    问题

    为什么我总是打断别人说话,每次沟通效果都差?

    为什么我对他人有意见,要么忍着不说要么一说就炸?

    为什么我不知道怎么开口去沟通?

    将学习能力应用于解决沟通问题、提升沟通效果,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元能力。

    合理表达情绪。三步:描述对方的行为,指出对方行为造成的结果,表达自己对这个结果的感受

    八字真经:前因后果、适用边界

    九、提升逻辑力

    逻辑能力弱的结果

    难以获得他人尊重。

    难以获得他人认可。

    难以让别人反思。

    形成的原因

    缺乏经验。

    缺乏知识。知识和经验是逻辑力的起点。

    缺乏标准。逻辑力的本质就是要定标准,能够在衡量事物的标准上去影响对方。一般人只是就事论事,大师级会跳出一件事,就一类事进行如何衡量,如果认同,则就论一件事,就逻辑力强了。

    方法

    针对标准方面的缺失,如何建立一种标准。跳出当下的一件事,从一类事中去思考问题。因为人们常常在具体的事情上难以统一,但在衡量标准上却容易达成一致。第一:用数字建立标准,像孔子的三畏九思第二:在标准的层面进行提问。①精确定义定义你现在想和对方讨论的是哪一件事。②这件事属于哪一类事。③问对方或问自己,对这一类事的衡量标准应有哪些?

    针对知识和经验的缺失,从逛街式的学习转为自我导向式学习。即自设目标,在自我导向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信念决定自己学习的行为。有三条标准:①学来有用,能为我大幅增值。②今天有用,明天更有用。③在一个领域、公司、行业有用,换行之后仍然有用。即核心标准、能力,职场不变的能力。实现逻辑力的”自我导向“的关键是:设定一个岗位目标,针对性、聚焦式地选择学习相关课题,再用学以致用的方式来强化。从长期来看,提高逻辑能力,培养阅读写作和思考的习惯,去累积经验,这是正道。缺点是见效时间长。

    十、提升关系力

    关系力的核心

    社会意识:就是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

    社交技能:就是我们的后续能力。

    学习了很多知识,却用不上,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成体系的学习治标不治本。

    从点到网,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案例:关系力

    第一类:相互注意,关注对方,请对方关注我。

    第二类,共同情绪,理解情绪,接纳情绪。

    第三类,一致性,之间的信任、默契、处在。

    构建知识体系的三条路径

    从问题出发,去追问、去反思、去咨询、去请教。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问题,并且把重复出现的问题去梳理和总结。

    从点到网,从别人的经验,网上的短文、帖子,书上名言警句,就着这些信息去分析和整理,日积月累就像拼图一样,形成拼图。

    从网到点,精心挑选在特定主题、领域的一本书,认真梳理这本书的框架体系然后拿着这个框架先用着,慢慢地把读这本书的便签填充到这个框架的不同位置,把其他书的知识或者各种来源的信息,这些便签也都填到不同的位置,如同给塔楼添砖加瓦。

    成人学习的三个维度:追问与反思经验的能力、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内化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赵周的学习方法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tq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