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已经6:50了,一名同学提着大书包,挎着小书包,才满天大汗的走进教室。看着这个孩子,我有些心疼,但是他迟到了。按照惯例,站在外边反省,也起到一个警醒自己的作用。前面有一名女生6:45进教室的,已经自觉的拿着书在外边进行早读。
但这个同学似乎对自己的迟到一点儿感觉都么有,周围朗朗的读书声对他没有丝毫影响。在我的注视下慢条斯理的整理着自己的书包。5分钟后,他依然在整理,我心里如同着了火。走到孩子面前说:把书拿到外边去读。孩子怒目圆睁,冲我吼道:我不出去!孩子的眼里充满了愤怒...……我愕然了。
后来我没再过问他,心情自然坏到极点,布置了早读任务开始两个班来回踱步。二十分钟后,我把这名同学请到了外边,询问他迟到的原因。这个倔强的孩子低下了头,眼泪流了下来。用极小的声音说:老师,对不起!
而我,刚才的沮丧心情一扫而光,我知道下面可以进行沟通交流了。我庆幸我刚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我们对孩子的监督,批评,惩罚不过是为了教育。如果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为什么非得动怒呢?淡定从容谈教育岂不更好?教育,我还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