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鼻姐散步,走到古子城门口,从八咏楼下路过。
往东行数米,经过八咏搂的文保碑,鼻姐发现文保碑和楼上匾额的“八咏楼”中的咏字不一样。匾额上写“八讠永楼”,文保碑写“八詠樓”,同时在向游客的日文介绍写“八詠楼”。有三种不同的写法。
鼻姐当时就问度娘,发现“詠”是“咏”的繁体字。同时我自以为是的认为,“讠”和“言”又是相通的,也就觉得是一场美妙的误会,一笑而过了。
今天晚上下班后,躺床上去网上搜索这几个字的区别,结果发现,这个问题早就有人发现,且做了一番考证。
其中就有一个说法是:“最后再说“讠”字旁加“永”的写法,从字面上看,它应该是把其当作“詠”字的简化字来写的,可是翻遍《现代汉语词典》,却根本找不到“讠”字旁加“永”这样写法的一个字。从电脑的输入法中查找这样一个字,同样也没有结果。显然是专门造出来的一个新字。”
另一种说法,“八咏楼的“咏”字之变,却是从近代才发生的事。简而言之,“咏”“詠”“讠永”这三个字,其实是规范字、繁体字、异体字的关系。”
我对这两种说法都不认同。“讠永”字既不是造出的新字,也不是近代才发生的事。应该是古时就有的,属于近代被规范掉的异体字。
明代著名书法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咏字的草书写法。
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咏字的行书写法。
这两位明代的书画家,留有“讠永”字的墨宝,距今已有500年之多,当然无关近代什么事。另外,八咏搂的题字者是沙孟海,他是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他提的字,应是有渊源,不会去造字的。
2023.2.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