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了、再或者转学、住校,有些孩子对于即将面对的陌生环境非常抗拒,有时会哭闹,这些表现说明孩子有分离焦虑。有些家长觉得,这些都是暂时的,哭上几天就好了。可很多案例告诉我们,这种焦虑有延续性,甚至有的孩子因此患上心理和生理疾病。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分离焦虑,不处理好,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最近有不止一位家长问,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应该怎么办?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一个最常见原因——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主要指六岁以下的孩子,因为和亲人之间产生了分离(特别是跟母亲之间产生了分离),因此而产生的一种焦虑、不安、紧张等不良的情绪。
如果我们把年龄限制放宽一些的话,转学、住校,或者寒暑假的时候参加夏令营,这些都有可能引发孩子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环境发生了改变
因为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孩子的生活习惯、生活节奏都受到了影响,会产生一种不适应的现象,就容易出现分离焦虑。
孩子从家里到幼儿园,这是很大的一个环境转变。平常在家里面生活比较随意,想玩就玩、想睡就睡。
可是在幼儿园,要按时吃饭、睡觉,更不像家里面,好几个大人围着孩子转,都是一个老师带很多小朋友。
而且,孩子之间往往会形成一种竞争的环境,这也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压力和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孩子,因为幼儿园的马桶跟家里的马桶不一样,也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
总的来说,环境的改变给孩子带来了很多挑战,他需要让自己去调整、去适应,特别是离开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好多事情要学着自己来完成,这些都会让一个孩子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了,如果这样的话,那我的孩子已经上了一段时间幼儿园了,在各个方面应该都已经比较适应了,为什么还是会产生分离焦虑呢?
是的,孩子刚入园的时候最容易产生分离焦虑,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生活中发生了一些突发的事件。
比如父母分离、亲人过世、再或者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和小朋友出现了冲突,这些突发的事件都有可能会加剧一个孩子分离焦虑的情绪。所以,本来好好的,忽然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了。
原因二,孩子缺乏安全感,过分依恋父母
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太过于周到,有溺爱的成分。所以孩子在很多方面都不能独立、过分的依赖。
也有可能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太少了,所以孩子一直都没有安全感,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这种不安全感就会被放大,以至产生分离焦虑。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就是孩子不是为了自己而产生的分离焦虑,而是过分担心、关注自己的父母。
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好,孩子特别想做一个拯救者,于是跟父母之间的分离就会让孩子产生很多的焦虑感。
原因三,遗传因素
父母患有焦虑症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的表现。
如果父母是有焦虑症、或者平常容易焦虑,那我们要格外注意,在孩子进入幼儿园或者马上要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提前做好铺垫的工作。
对于分离焦虑有哪些应对措施?
一、环境即将发生改变,我们要提前做哪些准备?
1. 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
比如吃饭的时间、午休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我们都尽量的保持跟幼儿园的节奏同步。
再就是我们要培养孩子一些独立的习惯,比如平常上厕所需要大人陪,现在就让孩子自己去厕所;平常吃饭的时候需要大人喂饭,现在就让孩子学着自己吃饭。
一个是节奏、一个是独立,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2. 提前探访幼儿园
在孩子正式入园之前,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先去幼儿园走一走、玩一玩。然后告诉他:“这就是你将来要去的教室,这是你每天上厕所的地方,那个地方是每天吃饭的餐厅。”
我们还可以把老师介绍给孩子:“这就是你的老师,她是妈妈非常好的朋友。”我们用这样一种说法,让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少一些陌生感。
甚至我们还可以邀请老师来家里做客,这样孩子就会特别清楚的知道,她是妈妈的朋友,都来过我们家。孩子在幼儿园里面见到这个老师,也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
而且为了避免出现送孩子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况,我们可以把一些行为固定化、仪式化。比如我们告诉孩子:
“我每天送你到幼儿园的时候,都会送到这个地方,然后你自己走过去;每天接你放学的时候,我也会站在这个地方等你,好不好?”
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跟孩子划一个清晰的界限,无论他哭或者闹、有多么的不舍,一旦到了那个位置,因为条件反射,他就更容易接受“和爸爸妈妈分离”的这个事实。
3. 借用绘本的力量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阅读关于上幼儿园、上学的绘本。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很多绘本会非常精准的描述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的那种心态、怎样的担心、都要考虑些什么、一些问题发生了应该怎么办。
所以,跟孩子一起阅读这些绘本,会打消很多孩子不必要的顾虑,也会让他知道,一旦有些事情发生了,我应该怎么去做。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阅读绘本,让孩子对上幼儿园产生一个正确的、积极的期待。
推荐绘本
1.《一口袋的吻》
2.《大卫上学去》
3.《幼儿园一点都不可怕》
4.《老师,我为什么要上学》
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可以避免分离焦虑的产生?
1. 主动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之前我们分享过一个心理学实验——恒河猴实验。
恒河猴实验
科学家做了两个母猴,一个是提供温暖的绒布猴,一个是可以提供奶水的钢丝猴。然后观察小猴更喜欢哪一只母猴。最后的结果是,小猴子们更喜欢跟绒布母猴待在一起。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对孩子身体的接触,包括那份温暖的关怀,是孩子安全感产生的重要来源,远远大过于食物给一个孩子带来的满足感。
所以我们平常要经常跟孩子有身体的接触:睡觉的时候我们可以拍一拍他;平常多抱一抱、亲一亲孩子;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用眼神看着孩子。
而且我们不能说吓唬孩子的话、或者欺骗孩子的话,比如:
“你是妈妈捡来的。”
“如果你在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策略、是在威胁孩子听话。但孩子并不知道,他会很当真。如果我们说了这样的话,孩子信了,他的内心会感到多么恐惧和难过。所以这类的话,我们千万不要说。
为了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我们要跟孩子这样说:
“如果你在幼儿园里面的表现的非常好,爸爸妈妈很爱你;如果你表现的不好,爸爸妈妈也一样爱你。”
我们用这样一个方式给孩子吃一个定心丸,特别是那些不愿意去上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给他减轻一下压力、给他一种安慰。
2. 孩子是不是真的离不开我们?
很多的时候孩子哭的梨花带雨、鼻涕冒泡,表现的简直没有办法离开我们。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他们只不过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来获取我们更多的关注和对他的爱,是一种“索爱”的行为。
明白了这点,我们就会知道,孩子再表现得离不开我们,其实也是可以离开的。这时我们最需要给孩子提供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和关爱。
我们要允许孩子情绪的表达和释放,不要制止,不能让孩子压抑。然后也别太心疼、太当回事儿,要不然可能会被孩子所操控了。就像我们前面提的建议一样,到了每次送到幼儿园的那个地方,我们可以再抱一抱孩子、亲一亲孩子,再对他说:
“好了,现在你自己走过去吧。”
我们这样尝试一下,有可能发现,孩子其实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难舍难分。
3. 了解是否有突发事件
之前到我们说过,孩子忽然不愿意去幼儿园了,有可能是跟生活中一些突发事件有关。
有的我们比较容易知道。还有一部分可能我们很难知道,比如是不是跟小朋友之间发生了冲突,或者是不是老师对孩子有冷落、训斥的行为。孩子很难主动去说,那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用玩游戏的方式鼓励孩子表达,比如画一幅画或者玩积木,然后编成一个故事:
“小白兔今天要去上幼儿园了,可是它不愿意去。孩子,你说它为什么不愿意去呢?”
如果孩子这个时候说出来为什么,往往就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如果孩子自己表达不出来,那我们就可以问一问孩子:
“是不是小白兔在学校里面受到欺负,所以它不愿去幼儿园了呀?”
“是不是老师批评它了,它感觉很难过,所以不愿意去幼儿园了呀?”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方式,不断地去接近事情的真相。一旦发现了真正的原因,我们也就能够对症下药,更快地解决问题。
4.首先过好自己的人生,也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如果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放手”这个话题,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打心里面离不开孩子,或者说我们特别享受“孩子离不开我们”的那种感觉。
这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价值等同于做一个母亲的角色。当孩子不断表达对我们的依赖、需要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格外的满足感。
可是孩子的成长,注定是一个渐渐远离我们的过程。所以我们也要面对这个分离,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价值不仅仅等同于一个母亲的角色,我们还有自己的人生,去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一切、活好自己的人生,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支持,也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