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美篇游记 孙亦姜
说实话,早就知道有美篇这个软件,但是,我自己常常是绕道而行。
当JY妈妈找到我时,我的内心真的是多种感受。当然有兴奋和自豪,但是仍夹杂着些许的不安与担心。一是当时已是年后好几天,年味已几乎散尽,我又是个不喜欢照片的人,于是相册中年味照片真的寥寥几张;二是我自己对美篇一窍不通。能否成功,我自己也无十足的把握。
我明白一点,美篇大致分三步:照片,文字和编辑。
我决定从照片开始收集。
或许你认为这是最简单的一步了,但是恰恰相反,对我来说,这是最难的一步了。
方法一:左拼右凑
就像买东西一样,没钱,先借着。俗话说得好: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亲戚多一张照片。照片不够,别人的来凑。先从爸爸那儿坑几张过来:"爸,有新年的照片吗?借两张呗!"⋯⋯就这么借穷了七大姑八大姨,还是没借到几张有用的图片,仿佛许多人的心理跟我一样:经过比照片重要。迫不得已之下,我开启了二套方案。
方法二:临时取证
过年不才过了五六天呢,至少春联不会没撕掉吧?至少看晚没有删除吧?⋯⋯想到这里,我奔出房门,把"福"字拍下,中午又奔波乡下,把春联拍至手机。不知不觉又多了两张照片,离成功又近了一步。春晚怎么办?大家可明白,有一个神奇又有用的物品叫腾讯视频。我搜索出央视春晚,播放中抓紧一刹那忙截下几张图。作战再次宣告成功!
方法三:度娘帮忙
万能的度娘啊!帮帮我吧!我用百度搜索了一些烟花的图片(这个真不能重放,怕引起邻里纠纷)。我也准备了一些春节仍在外工作的工人、军人的图片(这个我也无能为力)。终于,经过多方帮忙支持与救援,我也获取了几十张照片为我效劳。
接下来,可以正式工作了。
点开美篇,一下子,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键就把我的大脑混乱了,大脑信息一下子不负重堪,无奈之下,我只好请教经验丰富的妈妈。当我欣赏完妈妈一番如虎的操作后,我松了口气,回到房间后,低头一看,又是恐怖一幕,为何美篇软件无故自已闪退?我抖抖𢱢𢱢重新点开。好嘛!页面自己消失,连一个题目都不留给我!既然如此,唯有⋯⋯"妈,再来一下!"
终于,经过了十分钟,我能自己一个人点开开始制作了!我认为,万事开头难,接下来可能就简单些了……
我决定先开始制作封面。一个优秀的美篇,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新年嘛,当然要弄祝福的图片喽。但是,可能美篇可能就喜欢瘦的吧,图片它塞不进去!我的天!情急之下,我发现照片是可以进行缩小的,但图片由于弹性形变又在0.1秒后恢复原样。灵光一闪⋯⋯
我用左手在屏幕上压缩着照片,右手在图片四周与框架融为一体的那一刹那迅速摁了确定键。没毛病,完美!
接下来,是要加上文字的渲染。
文字一定要优美,这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求的,待我完成一堆的描述后,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最后,我又请老手妈妈帮我收个工。我们选择了红色喜庆的背景,又挑好了音乐。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重新点开,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一张张照片和段段文字,心情无比自豪。
将成果发给爸爸和老师。一会儿时间,朋友圈中充满了我作品的影子,无数消息提醒我有人赞赏了我,多么美妙的美篇!多么美妙的一天!

2.烟花 吴雨遥
今夜,烟花。
绚烂缤纷绘出了一年之终时的温馨回望。
团团烟花,炙焰灼灼。金似灿阳,银若月辉,是装点夜的火树银花,是夜的锦绣纹饰。恍惚间,仿佛看到夜旖旎舞动,旋转翩然,款款而来,步步生金莲。
烟花生于黑夜,转瞬即逝。越浓的墨色,越能衬出烟花的绚丽。所以过年之时,夜的手笔很豪放,很通情达理,大肆泼墨渲染,将夜色调地浓一点再浓一点,只为让烟花更好地留在你我的瞳孔里。
遥想几十年前,清贫的日子里,年,是大家纯真的盼,想年的日子,一口淡水下肚也能暖成热乎乎的酒,一嘴粗粮也能品成甜甜的冰糖葫芦。大家辛苦的汗水洒满了一年。新衣服,大鱼大肉是过年特有的福利,四处奔波为生计而忙碌的亲戚们围着圆桌话旧,这是只有过年才能看到的景象。过年的时候,看一夜烟火绚烂,缤纷妩媚,看平日里黑漆漆的夜空灿然若白昼,人们曾经蒙灰的瞳孔,就在那刻被染成了五彩宝珠,那是从前最美的时光。年,是贫苦时代的烟花,转瞬即逝,却闪着旧时代的贵族气息,照亮了缤纷了人们的心。
而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天天都有鱼肉吃,新衣服也是想买就买。城市的霓虹灯,来往的车辆织成了炫彩绸缎,将夜缓缓笼轻轻绕。烟花窜上夜空,也有城市的灯光与它争辉争宠。家人的团聚也因互联网的发达而越来越简便。春节不再如此特殊化。年,渐渐地空了;烟花,渐渐黯淡了……
我又望向窗外的烟花,绽于夜空,融于夜空。我为了那“满天星”而驻足惊叹。小表妹趴在窗边,伸长了手,想摘下一朵烟花来,她用童稚的语言问我:“姐姐,为什么烟花绽放后就消失了呢?”
本来我该脱口而出的正经答案,到了嘴边被我咽了下去。我揉揉她的头,告诉她:“因为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她的短暂让你永远记住了它,记住了美丽。”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我突然之间就明白了,从前,年的短暂,让我们记住的是物质上的享受,小康生活的期盼;如今,年的短暂,我们记住的其实是其乐融融,是精神上的快乐。
转头,继续看烟火,一家人眼眸里全是盛开的花朵。
今夜,团聚。

3.宇宙的孤儿 朱夏冰
夜已深。
据说,今天是初雪的日子。
外面的那个十字路口,没有车。只有黄色的灯光,在黑夜里显得有些疲软。灯光下,有白色的细丝飞过,那就是雪吧,通州的第一场雪。
我趴在窗台上。
冷风呼呼吹过,夹带着刺骨的凉意。
天空一片漆黑,星星被乌云挡住了。
或许不是乌云之过,这就是真正的宇宙。
地球,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尘,太阳系,也不过是大一号的灰尘罢了。
从太阳系中看,除了能看到太阳系本身,远方,什么都没有,虚无一片,几近真空。满天的繁星,不过是背景罢了,可望而不可即。想去到另一颗星球,要几万年?
几万年也不够百分之一的路程。那些星星离我们太远,太远,即使是光都要走上百万年。
太阳系,不过是一个巨大的虚无空间里,一粒极细的尘土。太阳努力地发光,想照亮一片空间,在这巨大的虚无里,不过是徒劳。
虚无之中,除了太阳,还有一些诸如地球这样的小颗粒,还有什么呢?
答案是什么都没有。
地球,不过是宇宙的孤儿,他诞生于一片虚空的荒漠,供一些微小的生灵繁衍生息,比如大象,比如松鼠,比如蚂蚁,又比如人类。
所有这些生灵,都只能挤在这样一颗蓝色的宇宙尘埃上生活,生活了整整三十八亿年。三十八亿年来,虽然拥挤,但是所有的生灵还算能和谐共处,持续着这宇宙中极其微小的生态平衡。
可惜当这种生物出现的时候,这好不容易维持下来的微小平衡,被打破了。他们砍倒了森林,猎杀动物,他们的农田不断的扩张,其他动物却只能在农田的夹缝里求生。鱼群生活的海洋上,漂满了肮脏的工业油污,这也是那些生物的杰作。他们甚至连自己的同胞也不放过,为了利权,为了一点小事,他们发动惨烈的战争,死伤无数……
就这样,地球尘埃上的平衡被打破了,冰川正在消退,沙尘正在肆虐,这个世界,正在被那种叫做人类的生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他们自己却愚蠢地为了自己所谓的成就沾沾自喜。
地球是宇宙的孤儿,所有的生灵也是,包括人类。宇宙太空旷,他们太孤独,找到另一颗能供他们生存的尘埃,何其困难。
所有的生灵在这一粒小小的尘埃上,本应惺惺相惜,人类却偏要以自我为中心,不可一世地将其他动物赶尽杀绝。待这粒尘埃因他们分崩离析之时,人类又指望能去哪里呢?
在茫茫的黑夜之中,我感到了孤独。
这种孤独是人类的孤独,是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灵的孤独,是整个地球的孤独。
在这孤独里,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
地球,只是宇宙的孤儿罢了。

4.一根烟头 徐天洋
冬日,某个寻常日子。
窗外,阳光融融地洒下,在红棕色的地板上铺盖上一层金光闪闪。我坐在书桌前,写着作业。笔尖在纸张上滑动、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在一片安静中,显得清晰、有力。
忽然,阳台的方向传来震耳的一声巨响,突兀、刺耳,打破了这份宁静。怎么了?我快步跑到阳台边,一时震惊。晒台上,一堆不知是什么的东西赫然现入眼中。大多是黑色的,偶尔有些白色的部分。黑色显得焦灼、沉郁、压抑,给人肮脏感。一大团,胡乱地在晒台上。楼上,接连不断地有大滴大滴的水倾覆而下,似是水帘一般,却比它更为汹涌、猛烈。水滴落在阳台上,不时重又溅起,发出时而沉闷,时而清脆的撞击声。水倾倒在那一大团东西上,竟冒出白色的浓重烟雾来。四下里,窗户紧紧关着,却又分明有一股焦灼的气吵直冲入鼻息,令喉咙发痒。
霎时间,我有些茫然。晒台上横空出世的究竟是什么?发出了什么事?这股焦味又到底从何而来?一瞬间,无数的疑问端地涌上心头,此刻,我竟有些不知所措。
我从窗前向楼下望去,一向冷清的小区里,此刻却围满了人。楼下的人们,都驻足向上看来,满脸紧张的表情。我下意识地拿出手机,想拨打妈妈的电话,却无人接听。这时,爸爸打来了电话:“楼上的人家着火了,你现在带上手机,立刻到楼下去。”我努力克制住心中的紧张感,快步走下楼。到了楼下,只见陆续有住户急急忙忙地出入。有些因为家中有老人或是孩子,赶忙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赶来。门口,停着两辆消防车,消防员们快步从消防车内冲出,跑上楼去,进行灭火的工作。
所幸,这次的着火事件并不多么严重,火势亦称不上汹涌,不一会儿,火便被全部扑灭了。经过调查,这次着火是因为某个人朝下扔了一支尚未熄灭的烟头而引起的。
回想起消防员们急忙赶来救火的场景,以及从工作岗位赶到的住户们担忧的神情,我不禁感慨万千。
一根小小的烟头,听来无比微不足道,却引发了一场火灾。虽说此次并没有危及到任何人的生命,却给着火的人家带来了损失,打断了整栋楼住户正常的工作、生活,为他们增添了担忧与惊恐。说来小小的一根烟头,不也是现代公民自身素质的体现?
文明,本应由我们每一个公民自觉遵守;道德,本就该由每个人主动捍卫;修养,应从日常的一举一动中体现。
唯愿,每个人都能自觉给予文明应有的尊重!

5.玫瑰,很美 徐天洋
家中客厅内,有几枝玫瑰。
大约六七支的模样,随意地置于透明的简约花瓶中。花瓶中的水约至花瓶的一半。玫瑰于其中,看似随性的放法,却也粉白相间,不失色彩搭配;放置的造型,亦不显凌乱。一切,皆是刚好的模样。
瓶中玫瑰,共有两种颜色。白玫瑰是素净、贞洁的,似是落入人间的天使,不被尘俗所染。白色的花瓣,不沾一丝杂质,格外纯洁、美好。那种白,并不似白莲那般,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息,清洁却有几分冷冽,而是格外温暖,令人安心的白,笼着些许不易察觉的鹅黄,天真无邪、惹人爱怜。粉玫瑰亦毫不逊色,片片花瓣,浸润着淡淡的粉,但亦是由浅及深,从花瓣最上端明艳开来。粉红的玫瑰,恰似少女微醺的面颊,带着三月的暖阳,四月的和风以及懵懂单纯的情愫。又似明媚的清晨,朝霞初现时,天空染上的淡淡的色彩,温柔、恬淡。它是如此的娇柔可人,明朗却又羞涩,恰似少女豆寇年华里情窦初开的模样。那一抹美好,令人艳羡。
正值花季,每一枝玫瑰,都忘我地开着。一片片花瓣,曾经层层叠叠,羞涩地包裹着的,如今都竭力向往伸展着,美美地开,甜甜地笑。在短暂的花季里,展现自己最好模样。绿色的花枝和花叶,衬得花朵更为明艳动人。带刺的花枝,是对爱情的忠贞守护。
每一朵玫瑰,都蓄足了浑身的气力,在绽放的那一刻,施展开来。尽管花季短暂,亦要抓住这宝贵的时光,努力绽放。只为,不辜负含苞静守的那段时光,不负自己,不忘初心。无论是否有人欣赏,纵使是在无人的角落,亦要竭尽全力,一现芳姿。为证明自我,亦为捍卫坚贞不渝的爱情。
玫瑰,很美。

6.雪·赏 徐天洋
那日大雪,至今难忘
这个城市,似乎向来与雪无缘,更不用提,如此盛大的一场雪景。既2008年的那个冬天后,头一次领略到。
暴雪预警早已发布,邻近城市的雪况亦有所耳闻。许久未见过大雪的同学们围在一起讨论着,眼里是按捺不住的兴奋。终于,放假的通知下达,整个学校内,皆是一片欢呼。
晚上,雪便开始下了。此时的雪很小,只是纷纷地洒落,在漆黑的夜中,不见身影。只有在车灯的映照下,才在一片明亮中,现出形来。反射着车灯柔和的暖光,投入人的眼中。细小如柔丝花絮般,看来柔软易破,绒绒的,缠着绒丝。玲珑清丽的模样,在空中浅浅打着转,敏捷地落下。伸出手去,点点落于手背,隐约有丝丝凉意,清爽却不寒凉。尽管天气寒冷,却还是欢悦地在车灯前捕捉着雪花轻浅的舞姿。
雪,愈下愈大。第二天清早,便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虽说浩大的雪景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不难看见,但此刻亲眼所见,却依旧震撼。窗外,是白茫茫的一片。一夜的大雪,厚重地覆盖了每一寸大地。地面上,是望不见尽头的白,看来松软却坚实,只有偶尔的车轮压过的痕迹。常绿的松树上,堆满了雪白的积雪,碧绿的叶此刻被衬得更加鲜明。有行人或车辆走过,能隐约听到厚厚积雪向下压去的“吱嘎”声,轻轻挠动着心头。窗外的这一片彻底的白,此刻叫人格外心安,那是种洁净的,温暖的,令人释然的颜色。雪依旧下着,比昨夜大了许多,在阴沉的,不带温度的白昼里,依旧清晰、分明,直收眼底。纷扬、毫不收敛,恰如鹅毛、羽扇飘絮般,袅袅地在空中四处打着转,最后缓缓落下,几秒后,或是消融得不见了踪迹,或是汇入那厚厚的,千万朵雪花组成的雪毯中去。打开窗来,一股寒意便扑面而来。伸出手,便能感受到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入掌心,带来沁人的凉意。望着那雪花一点点融化,原本鹅毛般的渐渐缩小,最后晶莹的冰丝终于消失不见,只留下掌心中一颗明澈的水珠。透过它,便看到了被放大的清晰的掌纹,丝丝缕缕,交织、分裂、分离……
窗外,雪一直下。心中,前所未有的宁静。

7.老家的牛 王若琳
来到老家,我才见到了真的牛。
牛一共有四头,两头大的,两头小的。大的差不多有我这么高,两米长。小的也有一米高,一米五这么长吧。大的毛偏灰,而小的毛偏黑、偏黄。既然我面前是头小牛,那我就来写写它吧。
头部至颈部的毛是黑色、而腹部的毛是黄色、背上的则更偏白了。它的角往上翘,像半个月牙。经阳光照射似乎还有陈旧银器的光泽。让我羡慕的是它的眼睛和睫毛。它的睫毛很长、很密、都以一种孤度垂下,像一幕帘子、小心遮住了‘’美人"的眼睛。它的眼睛往上挑,眼珠是深红,近似血的颜色。看向我们时、 眼睛里尽是天真, 也不怎么怕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鼓劲。鼻子里不时粗粗喷着气,鼻头是湿的,它一边反刍、鼻头一边往下滴水。
和羊一样,牛的嘴一天到晚都是动的,这是它的特殊进食方式。老牛动作缓慢,所以常有虫子爬到背上,牛也不能奈何,因此得了皮肤病,背上的毛少了几簇,少了几分威风。虽然背上少了一些毛,但是其它部位的毛还是密密地长着,细长的。我也终于领悟了朱自清的句子“像牛毛、像花针”,也终于明白朱自清笔下春雨的样子。
牛的四条腿都很有劲,大腿和小腿大不一样,大腿粗壮,小腿则细细的,腿由膝盖处产生了一个钝角。脚是最有特色的,一只脚中间有一条缝,把脚分成两小片,像羊一样。不过最特别的是从后面看,脚后还有两个小骨头,这整只脚活像妈妈的高跟鞋(没想到这牛还如此“妩媚”)。
这头小牛平时不爱叫,只爱傍晚低声小吼。傍晚,外公就牵着两头大牛出去饮水,两头小牛留在家里。棚里的小牛不作声,而田野泥地的这头(也就是我面前这头)一边无幸地看向四周,一边低吼。出乎意料的是它的声音不是书上说的"哞哞”声,而是“嗯~~”的声音,有点像低音版的人找东西时烦躁的声音。
关于这头牛,就先介绍这么多,欲知详细情况,请亲自前来观看哟。

8.酒醉心亦醉 赵伊纯
把酒,共饮,同醉于其乐融融。
从古至今,人们把情寄于酒,将酒赋上情。同是一杯酒,它曾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放悲凉,曾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萧萧离情,曾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惆怅,亦曾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酣畅无虑。自古英雄豪杰,庆功时饮酒,千古无数文豪,作诗前饮酒。而那团圆之时的酒,更是絮絮地道出那儿女情长。
除夕,正是难得的一家同聚之时,爸爸特意选了一瓶红酒,一壶白酒搬上桌来。我亦拿起葡萄汁,权当红酒滋味。
矮矮的透明酒杯中斟满了或紫或白的酒。那紫红的液体透着女性的优雅端庄,兼含知性与浪漫,还有那并不张扬的华贵。淡淡的芬芳在杯口萦萦绕绕,仿佛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似的。白酒那默默沉淀的清澈空灵,蕴含着洒脱的飘逸,浓郁的、毫无保留的气味热情地升腾上来,喷入空气,又散开来,怎般的醇香亦可想象了。
一家人围着餐桌坐好,举起手中的酒杯,相互碰撞。玻璃与玻璃的相击,在刹那间迸发出清脆的响声,那是一股蓬勃向上的活力,一种欢笑中无言的祝愿,被编入四围的空气中,怦然绽放。同时绽放的,还有全家的笑颜,爷爷奶奶稍有些浑浊的眼珠从未如此明澈,鱼尾纹又怎挡得住呢?此时的微笑书写着动人的年轻,天伦之乐中,不醉不休,只是让我们醉的不是酒,是除夕唯美的夜色,是屋内曈曈的灯火,是心里至善至美的幸福。
似乎,佳肴更香了,碗筷更新了,春节的喜庆更浓了,岁月静好,家人不散。
酒杯摇摇晃晃映出一家人的笑靥,欢笑回响,欢乐同享……

9.做梦是每个人的权利 ——《神秘巨星》观后感 赵伊纯
有那么一群人,活着是为了给别人当奴隶,给命运当奴隶。她们没有地位没有自由,甚至没有权利去做梦,去追梦。她们是大部分印度的女性。而她,尹希娅,坚定地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决定。
故事的主人公尹希娅从小拥有唱歌的天赋,且热爱歌唱,但父亲的家暴一次又一次残忍地打击了她的梦想。父亲不在家时,母亲帮助她追梦,甚至卖了自己的金项链为她买电脑。尹希娅的人生也因这一台电脑,发生了改变。
她为了不让父亲认出,穿着黑色的罩袍唱歌,并将视频传到了优兔网上,收获无数好评。音乐人夏克提也向她抛出橄榄枝,但是,当好运接踵而至时,父亲发现了她的母亲用金项链换电脑的事。一下又一下,无情的抽打落在母亲的肉体上,尹希娅躲在房间里,巴掌抽打她的灵魂,她靠在墙壁上,哭泣着,颤抖着,内心的反抗在酝酿。她将弟弟抱得那么紧,泪珠一滴一滴地落下,伴随着门外不知什么东西破碎的声音,那屈辱的残暴的巨响。她将电脑扔下去!
电脑破碎得彻彻底底,梦想与尊严也破碎得彻彻底底!
幸而善良的弟弟背着姐姐重修电脑,使尹希娅重拾音乐之梦,她在钦腾的帮助下逃学一天去了孟买,去找夏克提,震撼了他后,她替父母办了离婚手续,她想让母亲离开父亲,不再受侮辱。在机场,勇敢的母亲当着众人的面向父亲提出了反抗,决绝地,她从垃圾桶中捡起吉他;坚定地,她在离婚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潇洒地,她牵起尹希娅和弟弟古杜的手,走出了曾经的命运。
最终,在颁奖典礼上,神秘巨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奖项:年度最佳女歌手。她摘下面纱,摘下束缚,但她说:“妈妈她不是傻子,她是一个天才;她不是胆小鬼,她是一个战士;她不是孩子王,她是世上最好的妈妈,她才是真正的神秘巨星!”扔下话筒,她奔向妈妈,拥抱她。
正如尹希娅所说:“所梦是每个人的权利。人醒来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实现梦想啊!如果没有梦想,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睡着醒着,都无区别。活着死着,都无区别!”这是一个女孩对命运枷锁的挑战,也是对女权主义的维护。她见多了印度没有身份的女性被支使的一生,她明白女权主义是一种信念,而她,有勇气坚持这一信念,女性,也有平等的做梦的权利!
而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是亲情的自然流露。尹希娅的母亲娜伽玛在歧视中竭尽全力留给女儿自由,她默默支持女儿去做梦,去追梦。“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我都无法给予你,不要夺走我看到你笑容的机会。”这是她对女儿最美的告白。她的智慧也震撼众人,为了女儿的梦想,她选择在机场作出最后的反抗,将一系列后果考虑得那么周详。我们为一个女性的绝地反击而叹服,她不愧为隐藏的神秘巨星!
对于尹希娅,我只是觉得:“你竭尽全力的样子,令我泪流满面。”

10.关于赫敏 严馨
相信大多数人看完《哈利波特》后爱上的一定是“天选之子”哈利,但我爱上的却是那个来自麻瓜世界的小镇女孩——赫敏格兰杰。
在作者JK罗琳笔下赫敏无疑是最闪光的一个女巫师,她虽然出身麻瓜家庭,但却天资聪颖,勇敢无畏。她聪明、勇敢、敢于破坏规则。她是少数敢于直呼伏地魔名字的人。也只有她,在哈利作出牺牲姿态时,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一直很佩服你的勇气,哈利,但有时候你也太傻气了,你需要我们。”
其实一开始赫敏并不是很讨喜,十几岁的她,其貌不扬,身上带着一种傲娇,让人很难接近,所以她很孤独。总是仗着自己聪明命令别人,连她以后的好友都说她“自命不凡”。
刚来到霍格沃兹,赫敏变得一无所有。她既没有哈利那样有名气,也不像罗恩出身巫师家庭,她只是一个“泥巴种”。但她从不认命、服输,而是努力学习,展示自己的天赋,她要冲破重重束缚,成为不平凡的人。
三年级时,她和哈利运用时间转换器,鼓励哈利,救出了小天狼星;五年级时,她鼓励哈利组建邓布利多军,在有求必应屋练习魔法,反抗乌里姆奇和食死徒;七年级时,她为了保护父母,含泪抹去了他们的记忆,但转身又投身到了对抗伏地魔的斗争中......
赫敏一直在冲破别人给她的标签,拒绝平凡,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怎样做自己。“作为女孩子,别人总会要求你牺牲什么,而赫敏不会,在聪敏这件事上她绝不会让步,她不会去装傻,也不会为了让罗恩自我感觉良好,而掩藏自己的能力。”JK罗琳在采访中这么评价赫敏。
关于赫敏,有太多太多的不普通,在她成长的背后也有太多的心酸,但她明白自己要什么,所以她一直在做自己,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勇敢、聪明的女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