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人讨论中年危机,我认为中年危机的核心原因:
你太贵了。
2
先说体制外。
最近互联网的裁员成为了社会新闻。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就是你太贵了。
企业要赚钱,你在企业拿工资。当企业觉得给你发的工资,换不回更多的收益的时候,就会让你“毕业”。
这里又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你一直都能给企业创造很多价值,当你现在不能赚钱的时候,让你“毕业”。
另一个是,你现在不能给企业赚钱,但是企业预期你未来可能赚钱,或者愿意冒险下注,当企业不再有预期的时候,也会让你“毕业”。
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你变得太贵了,于是企业就让你毕业了。
企业是市场主体,当市场主体觉得自己小命难保的时候,就会降低成本,把人毕业到社会上去,而这一定是从“贵”的先开始的。
3
“贵”不在于价格数字上的高低,而在于,“性价比”。
注意,这里的性价比,没有钻空子、捡漏成功所得到的“性价比”,而是由于太贵,贵到产出完全不能覆盖投入,而且长期看也不会有预期的收益,于是就贵了。
有的人说,我能力很强,可以解决问题,我是职场达人,为什么还是“毕业”了我?
这种内生的本领,在市场上固然会值一个价格,但是这个价格,未必会有多贵。
也就是,贵的并不是来自这一部分,而是来自于工资中的泡沫。
这里可以借用股票价格的来类比。
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可以从三张报表的财务数据以及市盈率来衡量。
但是假如你用这个方法算出的股票,一查市场价格,都会有一个特点“贵”,按照价值投资,根本买不了。
这里更贵的部分,就是大家在市场上追逐而产生的溢价。
这一部分就是“贵”的。
而假如你在股票市场上玩,你就要知道,这样的贵,是会掉回去的。如果没有掉,是因为时间不够长。
当然,跌了以后也有可能涨回去,如果没有涨,时间也是不够长。
互联网的工资里,其实是有资本的泡沫的,资本扩张的时候,享受到了福利,资本收缩的时候,就会有同样甚至更强等级的阵痛。
不过我这样说,很多人会不高兴。
因为他们会觉得,明明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很强大,在理念先进的互联网公司,所以才能赚那么多。
“贵”并不危险,“贵”而不自知,才是危险的。
4
很多人在失业以后,会开始打造个人品牌。
在诸多个人品牌的理论里,有一条是“做更贵的自己”。
这一条,是不是和前面的相矛盾呢?我来分析。
当你在企业里领工资,工资高,你很贵,企业有压力,先把你干掉。
当你在市场里做营收,你报价高,你很贵,市场下行,会发生什么?
市场和企业的重要差别在于“装逼空间”的大小。
在企业里,大家一起工作,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消除神秘感,还原个人本色。一旦接近真实,就会消除装逼空间。而装逼空间一旦消失,就不会有太多溢价。
所以,在企业里,你是很难打造商业意义上的个人品牌的。你最多有一个工作口碑,人们知道你是某个方面的专家,然后有相关的事情会找你。但是你不会直接从传播你个人品牌的身上变现,而是收获更重要的职位,在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后你的收益才会更高。
但是在市场上,你的受众是从流量中来的,你在他们心中用一套话术打造人设,形成所谓的个人品牌,然后再从你的受众身上变现。这个过程中,你的受众与你有一定距离,你的装逼空间大,更容易形成溢价空间,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自己搞得很贵。
而且不仅如此,你还可以教别人变得很贵。这个空间是存在的,而且可以持续存在下去。
毕竟,市场很大,你要是能找到认可你的群体,那你的个人品牌,就可以持续下去。唯一的区别就是,你维持这个群体的成本高低。
当你维持的成本,高于你的价格的时候,你的“贵”,就不再有竞争力了,反而是脆弱的。
从反脆弱的角度看,谁的成本低、利润空间大、价格弹性大,谁更能胜出。单纯的变得更贵了,容易把自己架起来,除非能用超群的实力,维护出品牌的人设而且不崩塌。
而这,是非常难的/
5
于是,单纯的贵,其实是没有竞争力的。贵是要有很多伴事情来配合的。
比如,你在职场上很贵,那你有没有做足够多的汇报请示、上下沟通、工作推进?还是只做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然后每月等着领工资。
比如,你在个人品牌上很贵,那你有没有做足够多的花钱造势、笼络人心、多发红包、多拜码头、广交朋友?还是就只打理自己的账号然后等着变现?
而假如你把自己的价格做了上去,但是配套却没有更上来,那中年危机的出现,其实就是必然了。
6
其实还有一种快速破解中年危机的方式,就是降低预期。
核心在于,你不要默认自己现在有的,正在增长的,会持续增长。而是要时刻预想到,假如趋势不再,或者变得更差,你要怎么办。
当你提前预判到了这些情况,并且采取了动作,你感受到的便不再是中年危机,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的破解。
当你能解决好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慢慢更“贵”了。
不过,我不太喜欢用这样的“贵”“贱”标签,当你一旦用上,你是在物化自己。
连自己都物化的人,不管在哪一年,总是会有很多危机的。
至于体制内的中年危机,这篇字数差不多了,下篇再说。
参考阅读:
(图 小盖 于西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