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主义和金钱观念在社会中得到了强化和放大。人们更加追求物质财富和享受,将金钱和物质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其次,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传统的价值观念经常遭入冲击和变革。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观念逐渐增强,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另外,我们的媒体热衷于热点话题和吸引眼球的报道,倾向于强调物质成就和个人追求的叙事,进一步加剧了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的倾向。
再者,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竞争的激烈,社会越来越内卷化。人们在生活中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往往依赖于追求经济和物质的成功来缓解这些压力。
基于以上原因加上人性的弱点,鲁迅的“当代中国”,现在基本上已经被完全的拜金主义、物质主义还有大众社会的庸俗所攻陷。
比如国内学术界存在山头林立和门阀化现象,存在许多不同的派别和势力,拉帮结伙,植党营私,勾心斗角,个人的背景关系对于在学术界和科研圈中的发展非常重要。一个人在考研时需要选择好的导师,并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才有可能在学术界和科研圈中取得些微的成功。
同时,学术人士为了争取一个项目而明争暗斗、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到处拉关系、拍马屁甚至拉帮结派的现象十分普遍和严重。学术圈本来应该是干净的纯粹的,应该单纯地凭能力获得机会,很多学术人才基于自己无法融入而又无力改变现状而无奈,进而心生挫折感和厌倦,最终决定暂时回归自由,远离家乡,去国外发展。学术圈的学阀化很容易让人理想幻灭。造成了很多人才的流失。
当然,学术界并不完全被山头和门阀所主导,不棑除存在由学术贡献和能力所决定。公正评价和学术能力应当成为在学术界和科研圈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学术研究被面上项目折磨,学术人士就像驴子头上挂着胡萝卜,无休无止,很容易让那些正派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失去对本来热爱的科研的兴趣,造成人才的浪费和社会的损失。
我们还应当意识到,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全球范围内经济竞争加剧、市场日益分化,这使得高度集权、自上而下的垄断专权在变革和创新方面显得无能为力。与之相对应的公共教育领域的官僚科层制在巨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的体制弊端。
最好的工作和研究环境应是那些学术人才能够实现自我,发展新技能并挑战极限的地方。新项目、领导角色和晋升途径的机会都是公平的。每一位人才,无论职位高低,都有机会获得特别的认可,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创新和贡献新的想法。学阀现象应该受到遏制。所以应该尽快推行一系列思想上和制度创新上的变革,再也等不起了。一方面要强化社会监督,减少腐败和不合规行为,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权威;一方面要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的宽度和广度,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的作用,促进经济繁荣和科技发展。
除此以外,我们也不要过于理想化人性,人性本身存在着很多缺陷。事实上,岁月变迁而人性永恒。科技在变,生活方式在变,人的贪梦与恐惧却从未改变过。如果一个人满腹怨气和厌恶,就相当于惩罚自己。对于人性,更应该多做理解,少做判断,不要过于赞扬或贬低。
物质的支持可以为创新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但只有超越物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才能够实现创新。思维的自由和超越,能够激发创新的灵感和想法。创新需要更广阔和深刻的思考,不能局限于物质层面的追求,它关注更抽象和精神层面的事物,才能够打开创新的大门,思考更深远和独特的问题,从而实现更具有意义和影响力的创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