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继续聆听《教育的勇气》的前言,聪明人的读书方法。从研究视角转向,陈文芳老师概括了前言的重要信息。一张思想地图,是我关注到的幸福之处。如何有一种思想地图?
我们人的差距在于做、坚持和做到底。
一、想到了,却不去做
这一点是大概对我存在的一个真相。我们常常会在一个地方想很多遍,却没有足够思想去做一件事。围绕主题展开论述,这一点我们常会看到。从这一点上,我也就是真正钦佩导读人的地方。导读老师后面结尾几篇文章指出,每次聚焦主题都会很慢。
这样的事情,我们常人也经常如此。特别是我,最近纠结在众多事物上,总是在围绕主题想,行动非常缓慢。这个过程让我非常痛苦。由于每件事情都有最后期限。我也总是在最后期限里痛苦挣扎。
今天同样如此。为了聚焦一个合适的标题,我增加了一些词语。所谓增加,恐怕是需要用心去思考的地方。比如“思想”。其实,思想会如清晨的迷雾,让我看不清未知的世界。把头摆向看得见的地方,只有想了,永远还是不够。
二、想到了,但坚持不下来
听陈文芳老师的听书,我也是断断续续。偶尔在上班聆听。偶尔在回家聆听。这样的断断续续,让我想到了很多,坚持下来写点什么却很少。每当想到这样的一点,我的痛苦随之而来。我也懂得无数道理,可是能够让自己变得超越自己,恐怕只有坚持去写,也就是意味着坚持不断地想,才能有出路。无数次聆听,无数次启迪,一边是思想开花,一边是思想凋零。平视,让我看见窗外的景色。俯视,大地一片孤寂辽阔。仰视,黎明次第浮现。先有想很重要,之后写更重要。时间滴答,唯独文字留下了行走的轨迹。我能越过自己的思想,却越不过自己的坚持。
专题领域的思考,我总是徘徊不前。我一直在那个地方想啊想啊。坚持了一段时间,自己又开始迂回不前。我听俞正强老师讲《为什学生不用方程思想》讲座,我对罗老师的问题有深有体会。“她提到的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教学越教越傻,数学是有逻辑性学科。数学让我们找到出路。数学的价值观。校外的培训机构,该不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培训机构?”还有一位老师,对比两次用字母表示数,从确定数到不确定数的飞跃。字母表示量到表示到量的关系是一个飞跃。方程一节课,听了很多节。耳目一新的感觉。只要一个主角是没有必要方程。两个主角是从量到等式到方程。没有从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建构出来。最后一位老师,主动发言有点紧张。听课时候,忍不住下课时候,写了一段话。《用字母表示数》听了这么多,感悟深刻。一节课不是教学中度过,而是体验中度过。学生自然而然体会。还有课堂中,给孩子未来得到了自信。之后,讲座里,俞老师用方程解决问题,二年级问题,从100×6=600.到了五年级,设全程为x千米,列出方程x=6×100 x÷6=100 有必要吗?现在开始讨论问题,最后一个方程,100×6=x不是方程。俞老师让大家体会方程解决问题。什么是方程?讲明白来龙去脉。首先讲等式,等量。等量是两个主角发生。方程是等量,还是等式。当问题复杂了,两个主角,因此,工具也复杂了。方程理解,等式体验过程。
三、想到了,坚持到底
阴雨,一半是幸福,一半是忧伤。幸福的是,我开始了从《无与伦比的幸福(1)》到《无与伦比的幸福(2)》,我在规定时间进入休息,在规定时间提早开始了思考,开始了坚持。此刻,一滴洁净的雨,透穿了我的心思。它晃动,且十分有力。它滑动,却不曾离开。天空的云彩,连成一篇无与伦比的精彩。我把坚持的力量留给了苍茫大地。坚持到此刻,已经超越了最初的意义。面对一次聆听,我听完了,我却要重新开始。为什么要开始?因为,我想到的幸福大于我的忧伤。因为,我想到的震撼大于我的卑微。因为,我想到的普通大于我的伟大。因为,我想到的害怕大于我的惊慌。因为,我想到的白天大于黑的夜。
我想到了从小山村走出的一个挺立的自我。小村庄的魔法,让我时刻提醒,每一个角落还有一丝丝柔软的温情。我在黑夜的屋檐下,点着脚尖触摸遥不可及的幸福。从小到大,我一直点着,一直点着,直到我长大了,我的身高不再长高,我开始绝望。当我回头看来时的路,我之所以绝望,不是因为我不再增高,而是因为目标太过遥远,从那一刻开始,我降低了所有目标,从细处开始,从小事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