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投稿首页我要上首页
人生如戏,你是否能在死亡面前从容谢幕?

人生如戏,你是否能在死亡面前从容谢幕?

作者: 雨青时间 | 来源:发表于2016-12-16 09:41 被阅读65次

    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尼采

    01

    死亡是个太过于敏感的词汇,任何人都无法对它“脱敏”后,再用正常思维去考虑什么是尊重和敬畏,99.99%的人,面对死亡时,除了恐惧,最常见的是不遗余力去抢救、去挽留。

    于是医院的ICU里,常常出现这一幕: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体被东开一刀,西开一刀,身上插满各种各样的管子后,被挂在维持生命的机器上……

    朋友的父亲病重入院,一番抢救后,显示心跳的机器终于出现一条滴滴滑动的起伏曲线。但人已经不会说话,不能吞咽,肺舒张无力,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从此,吃靠一条管子,护士把流质糊糊一天分6次用注射器通过管子打入他的胃里。拉,靠两条管子,一条接小号一条接大号。

    朋友说:长长的管子从父亲的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换胃管,都呛得他脸色发青泪水涟涟,看见他偶尔清醒时目光里的绝望无奈,疼痛发作时缩成一团的呻吟,真想帮他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但没有人会同意我这样做,哪怕是昏迷着,哪怕是靠呼吸机,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好。就这样,父亲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整整熬了100天,从160斤的彪形大汉熬到只剩下一张皱浮浮的皮裹着一副嶙峋的骨,心跳停止的时候,针眼、插管遍布全身,面部水肿。入殓的时候,我根本不能正视他的面容,这哪儿还是我一辈子英挺开朗的父亲啊!

    不得好死,这是民间对一个人活着时最毒的诅咒之一,一般是针对做了伤天害理之事的恶人。可见,好死,是善良民众对漫长人生终结时的一个美好愿望。

    每个人都希望属于自己的这幕人生大戏在拉上帷幕之前,能从容的给所有关注者施施然鞠躬谢幕后,再跳出那黑白的“剧终”二字!

    但时代的进步,医学科技的发展却越来越让人“不得好死”了。宽裕的存款加上某些单位大额度的医疗补贴制度,让那些实质已经没有救治价值的病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接受创伤性治疗,大量耗费人力物力资源,如一个用来做试验的动物一样没有尊严的“被活着”,除了痛苦,毫无意义。

    朋友的父亲就是如此。而且,这样的例子在各大医院每天都在发生着。

    02

    我曾在医院的ICU里住过3个月,九十年代初,医疗条件还没有现在这么好,重症监护室里没有人在乎一个女娃娃的性别,其余的3张病床,躺过耄耋老人、壮硕小伙、几岁的幼儿。我亲眼目睹过半夜拔掉呼吸机推去太平间的老者,病情稳定转去普通病房的小孩及年轻人,记忆最深的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爷爷。

    记忆深刻因为老爷爷有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孙女,每次过来探望,她必从我床边经过对我友善一笑。老爷爷肺气肿,气道出血,气管被切开,喉部被打了个洞,家人轮流昼夜陪护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护仪上的数字,没隔多长时间,他的家属就会跑去对面办公室喊主治医师过来查看,然后护士就过来帮助他清理不断出血的气道。

    我的气管也被切开过,肺部感染期间气道被堵窒息,也曾靠机械清理气道度过两天,那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意识模糊也能清晰体验到的巨大痛苦。

    我至今不理解一个已经重度昏迷,仅靠呼吸机和不断抽吸清理气道以维持心跳的生命有何存在价值。医生表示,老人已经没有清醒的可能,建议放弃治疗,但老人的家属表示要坚持到底。

    他的子女说:“医生,钱不要紧,您一定要把人救回来。哪怕有1%的希望,您也要用100%的努力。无论如何,一定要让他活着!”他的孙女说:“他死了,我就没有爷爷了。”

    老人大概是被折腾了十天后过世的,遗容面目全非。

    我对父母说,如果我是他,我不愿意要这样多出来的十天生命。

    只是老人不能表达,这十天里,他没有享受任何生命的权力,他每一次痛苦的呼吸,仅仅为了证明他的子女很爱他,或者仅仅表示他的子女很需要他。

    但我们的爱,就这样肤浅吗?我们的需要,就这么脆弱吗?

    03

    史铁生是一位我十分敬佩的作家,他在与疾病顽强抗争的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在其名作《我与地坛》里,史铁生曾这样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对于他早就了然于胸的必然降临的这个“节日”,与史铁生相交多年的记者何东向我们描述说:30日下午4时左右,史铁生在朝阳医院透析后回家,感觉头越来越疼,家人赶紧叫来救护车送到朝阳医院。此时,他的神志已经不清了。我得到消息后,赶紧给凌峰教授发短信,我在赶往朝阳医院的路上,凌峰就到了。因为史铁生生前说过,一旦自己病重,失去救治意义的时候就放弃,别拖。这个事情总得有一个人判断,凌峰教授判断,手术意义不大。他的呼吸一停止,肝脏就被摘取,送往天津,那里一个病人正等待移植。按照凌峰教授的说法,史铁生又把他的生命传递给另外一个人了。

    史铁生的离去,给陈希米留下了无边的虚空。在纪念史铁生的文集《让死活下去》这本心灵独白里,陈希米用叙述的口吻说:我只想能跟你在一起安安静静地说话,听你掏心掏肺,也跟你袒露一切。那才是人最好的生活……

    文字里的深情与刻骨思念,让我情不自禁的落泪。

    二十余年的婚姻生活,陈希米充当了史铁生的眼睛和双腿,直到史铁生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想,这一生,没有人比她更爱、更舍不得他离去。她有资格让最好的医生用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把史铁生尽可能长时间的留在自己身边,她却没有那样做。在史铁生的生与死、死与生的转换当口,同意对史铁生放弃手术治疗的陈希米,是真正懂得他的快乐与痛苦,真正明白他的价值与追求的。

    陈希米面对死亡的抉择让我想到印度电影《雨中的请求》。

    电影《雨中的请求》剧照

    电影中,那个因一场意外颈椎骨折,颈部以下瘫痪十四年的天才魔术师伊森,因长年不能动弹、饱受病痛折磨,生命气息已越来越微弱。能“有尊严”的结束此生,是他最大的渴望。

    然而,这样的渴望在遭遇法律、社会规则时,却变得艰难,不同人以不同的理由希望他活下去,因为他是榜样,因为他的存在给人心灵带来安慰,因为大家爱他,因为害怕同意他的死会引起别人对死的请求……

    所有的理由都充满爱与关怀,却都是基于自身的需要和恐惧,因为我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希望另一个人活着,哪怕那另一个人很痛苦,哪怕他希望去死。又或者,因为我们的恐惧,恐惧自己的生命因某种失去而坍塌,恐惧如果我们选择同意所要背负的遗憾与悔恨。

    电影的最后,是护士索菲亚帮助伊森达成了愿望。那样一个“向死而生”的结局,那些生存艰难中的唯美浪漫,那些本该嚎啕大哭却轻松幽默的调侃,让电影中的人性美极度震撼心灵!

    十二年不间断地陪伴在伊森身边的索菲亚,用伊森的律师朋友的话,这样的陪伴,超越了看护,超越了朋友,超越了情人,甚至,超越了妻子。她跟希米一样,该被视为真正的灵魂伴侣,真正尊重死亡,敬畏生命!

    04

    去年,家族里一位从小交好的长辈罹患恶性肿瘤,检查出来时已经开始扩散,面对医生下达的生命倒计时最多半年的死亡通知单,没有人甘心。开始放疗化疗,化疗后无法进食、腹胀、脱水、大规模脱发,病灶转移加速。四个月后留下一大笔债务全身插满管子死在医院的ICU里。化疗期间父亲多次去探望,回来后皆心有余悸的说,那不是人该遭的罪。

    那是人自找的罪!

    陈作兵是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2012年,他78岁的拥有公费医疗的父亲检查出腹膜恶性肿瘤。拥有优先治疗资源的他没有给父亲选择放疗化疗,而是开车把父亲送回农村老家,让父亲安静从容地过一段舒心的日子。还向母亲交代,万一父亲出现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适当作镇静催眠让父亲安详地离开人世。

    作为一个医生,他对自己父亲临终治疗方案的抉择当时在媒体曝光后,引发很多人的质疑,很多人指责和谩骂他不孝。陈作兵说,如果时光重来,他还是这么做。

    他在博客上记录的父亲最后救治过程的日记被6000多次转载,在他父亲最后的时光里,亲人陪着,不再吃药,不再打针,只吃些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做喜欢的事情,过得很开心,一直到去世,他也没有像晚期肿瘤病人那样变得很瘦。生命的终端,宁静而安详。

    人,活的是质量,而不是行尸走肉的生命。死也是有尊严的

    时光流逝,我们不可能永远如无忧童年里认为的那样生活在永恒里。突然有一天,死亡就像破了个惊人的谜底似的来到你面前,让你从云端一头栽下,猛然触地的惊醒,让生命变成另一种模样。

    人近中年,开始发现死神是那么频繁地光顾人间,带走了一个又一个你熟识的人。尤其是,早晚要光顾到我们每个人的头上。

    如果你是绝症患者,当死亡不可避免地来临时,你期待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人世?如果你是绝症患者家属,你期待家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人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邝鉴萍:不符合【首页热文】收录标准,敬请作者关注本专题,欢迎再次投稿,期待佳作。

      本文标题:人生如戏,你是否能在死亡面前从容谢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hn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