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靡不有初

靡不有初

作者: 清晓视野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23:30 被阅读0次

    这几天,比较忙乱,身累心也累,于是日记就断更了。这要搁以前,我会心里过不去,觉得坚持这么久,一下子停了,放不下。就会硬撑着坚持,搞得自己身心疲惫之极。现在呢,断了就断了,合适的时候再续上就是。心里相当坦然。这是一大进步,是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表现。用老师的话来讲,就是能上能下,做得了狐狸,也做得了人。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细微的心理波动。当日记第一次断更时,我有一番挣扎。写还是不写?写呢,太累了;不写,就辜负了这么久的坚持。最终决定不写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连那点挣扎都没有了。这让我想到了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记录设备都还没陈设好,停在纽约布朗克斯的跑车就已经出现第一组"破坏者",并且想私吞这辆跑车。爸爸吩咐妈妈清理车厢,自己则动手拆电瓶,不忘提醒儿子查看置物箱。来来往往的不论开车或行走的路人,都停下来在这个拆除大赛中抢走车子上任何值钱的东西。紧接着重头戏来了,一位"破坏者"在有系统地拆卸后,成功扒走这辆置于纽约的跑车。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人们路过、开车经过它,看着它,整整一个星期,竟然没有任何人对它"下手"。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难怪先贤们要呼吁防微杜渐,要警醒大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还慨叹“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等等。良有以也。

    第二个小波动,是落下以后再补,实在太难。补,要付出的心理能量会超过一直坚持的能量。我曾经问自己,如果落下了二三十篇,补还是不补。结果令人沮丧,不补。没有别的原因,积攒太多,要补上,实在太累,干脆算了,破罐子破摔吧。这个体验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儿子的感受。他的英语落下得挺多,每次他都说没有希望,补不上的。以前,我觉得他不够乐观;现在,我很理解他,再也不对他说“只要坚持,就没有问题”之类的话了。是啊,确实太难了。我想,如果儿子再对我说英语太难补,我会说:“是啊,的确很难。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坚持,多得一分是一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靡不有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hq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