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整亮度
1. 图像 > 调整 > 亮度/对比度 (粗略调整)

2. 图像 > 调整 > 色阶 (细调整)

3. 第三种(精确调整)
在通道面板下,ctrl+选中RGB缩略图(获得当前图像的亮度选区)

回到图层面板以当前亮度选区为基础新建图层(快捷键:Ctrl+j),
更改混合模式为“滤色”,这就完成了一层亮度提升。

如果觉得提升不够,多复制几个当前这样的图层即可。
(注意:只要原图没有白色,这种操作就不会产生白色(过曝)。因此这是非常精确的调整。)

二、文档窗口排列
打开多个文档窗口时,通过窗口>排列>...来调整不同文档的排列方式。
(默认是将内容合并在选项卡中的)

三、面板的显示与隐藏
1. Tab:显示/隐藏工具面板和其他面板。(显示/隐藏当前文档)

2. Shift+Tab:显示/隐藏其他面板(命令)。(显示/隐藏右侧命令面板)

3. 三种屏幕模式(工具栏最后一个选项,快捷键是 F)
- 标准屏幕模式(默认)
- 带有菜单栏全屏模式(笔记本可以用这个)
-
全屏模式(只有文档)
屏幕模式
四、色彩知识
1. 色彩系统1:色轮(更直观)

两种色轮:一种是红绿蓝、一种是红黄蓝。
红绿蓝(rgb)是光的色轮,混合在一起是白色。
红黄蓝是颜料的色轮,混在一起是一种深褐色(像黑色)。
ps用的是光的色轮。
2. 色彩系统2:Munsell色彩矩阵

五、吸管工具
1. 吸管工具的作用:取色
2. 取样范围:
默认的取样点是1个像素,这就导致稍微一动,色彩就会发生变化。
选择取样点范围就能解决取样变化太大的问题。

3. 信息面板(窗口>信息):显示当前鼠标的位置、色彩等。

4. 颜色取样器(吸管工具 > 颜色取样器):
每点击一个像素点就会获得一个颜色取样,颜色取样出现在信息面板中。

如何删除颜色取样点?按住Alt键去对应位置删除。(出现一个小剪刀)
或者在上方的选项按钮中的清除全部来清除点。

六、拾色器(手工指定色彩):
1. 进入拾色器
点击工具栏中的前景色进入拾色器(或者右侧颜色面板中的前景色)

2. 颜色库
拾色器>颜色库:ps提供了各种颜色库,通常用于印刷场合。
pantone+ solid coated 448C > 世界上最丑的颜色

七、色彩模型
1. 色彩模型(若干分量来表达颜色):
- RGB色彩模型
- CMYK色彩模型
- Lab色彩模型
- HSB色彩模型(推荐)
推荐的色彩模式是HSB(HSB贴近人的认知,而其他几种方便计算机识别色彩):Hue色相、Saturation饱和度、Brightness亮度三个分量对应三个取色步骤。
色彩空间 = 色彩模型 + 色域
2. HSB取色步骤:
- HSB取色步骤一:选择色相值,对应色轮上的度数。
- HSB取色步骤二:选择饱和度,就是颜色纯度(用白色来减少纯度)。(0%是白色,颜色不纯。100%是纯色,没有白色混进去。)
-
HSB取色步骤三:选择亮度,颜色中有多少黑色。
HSB取色
八、关于文档
@后面表示缩放百分比为25%,色彩模型是RGB,通道为8位。

文档底部(左下角)第一个参数是缩放百分比,第二个参数是想要显示的文档信息。

文档大小指的是该图像以无损的方式在ps中打开的内存大小。

文档尺寸:文档的宽高在某个度量单位下的数值。

文档配置文件:编辑>颜色配置 / 指定配置文件

九、分辨率与调节文档尺寸
1. 分辨率

2. 文档尺寸
调节文档尺寸:图像 > 图像大小(将实际尺寸和虚拟尺寸关联到了一起)
打印尺寸:视图 > 打印尺寸
屏幕分辨率计算:1440 pi(15英寸)
1440/15=96 像素/英寸 PPI
编辑 > 首选项 > 单位与标尺 => 新文档预设分辨率下的屏幕分辨率改成96ppi
调整文档尺寸2:图像 > 画布大小(大于原图多的填充进去,少的裁切原图,注意相对位置)
3. 裁切工具
结合图像大小和画布大小的功能。(删除裁剪的像素不要勾选,否则找不到原图。)
显示原图:图像 > 显示全部


十、文件格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