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信和微信

书信和微信

作者: 爱因懂得 | 来源:发表于2019-10-07 17:18 被阅读0次

      现在谁还会去鱼传尺素和鸿雁传书呢?

      有此一问,是因为前些天带女儿经过一个路口,猛然看见路边的邮筒被重新漆过了,绿油油的焕然一新。

      女儿知道这是邮筒,却不知道过去的人是怎么寄信的,她让我给她讲讲。

      这个话题,说来真的意味深长。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电脑才流行X86,绿邮筒还没有淘汰,每逢圣诞节我们这些学生仔便竞相去书店或是批发市场,买了贺卡回来,认真的地写上对来年的祝福,把贺卡放进信封,小心地写上朋友的地址和姓名,封了封口,贴上邮票,路过绿邮筒的时候,把它塞进去,到了取信的时间,会有邮递员来打开绿邮筒,将里面所有的信件取回邮局,整理之后再寄给收件人,这期间大概也是邮局最忙碌的时候了。

      在书信的岁月里,日子总是慢的,慢是因为匮乏,一封家书足以抵的上万金,如今有了微信,即使相隔重洋,却也是“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快捷。

      改变生活的不止是微信,还有高铁、摩拜和支付宝......女儿接受这些新生事物的能力要比她爷爷快得多了。

      父亲只有小学文化,商场里刚流行电梯那会儿,父亲是乘电梯都不知道先迈哪只脚的人。父亲之前经常说,都七老八十的人了,还赶什么时髦呢?可是现在,在孙女儿坚持不懈的游说下,淘宝、支付宝、抖音、微信......样样他都玩的转了,同时他也改了口,说三天不学习,就要赶不上孙女儿了。

      活到老学到老,父亲那辈人是经历过1949的,从1840到1949,那一百年是血与火的年代,是西方体系横冲世界直撞历史的年代。

      长袍马褂可以变西装革履,比基尼的泳衣可以替代中世纪的束腰长裙,从东方的纸笔书信到西方的电话电报,再到现代的手机微信,流行的总是在变,经典的永远却恒久流长,没有改变的是中国人用的筷子和西方人用的刀叉。

      中医也算是经典了吧,和神话一起诞生,如今却被病诟的体无完肤,只要在朋友圈里一提及,立刻就能收到“炸群”的效果,废存的观点泾渭分明势不两立。

      我是一个中医药爱好者,我并不反对西方现代医学,但更支持中医。说个真事儿,四个月前,我发现右耳上方的脑袋上长了一个疣,俗称瘊子,西医认为这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果去医院就一定会用剥脱剂或细胞毒药物,还有冷冻、激光、电灼等方法来治疗。我只是去药房开了一盒牛黄解毒丸,取出一丸捣碎后用醋浸了,涂于患处,一丸可以管好几天。只是这疣长的位置不好,经常忘了敷治,隔三差五的涂抹了数月,瘊子终于由初时的黄豆般大渐渐地变小变光滑,最后直至消失不见了。我让父亲见证了这事,父亲告诉我,他小时候得过伤寒,都快不行了,是省中医院的医生们硬用汤药把他救回来的。

    中医有中医的长处,西医有西医的优势,西医的听诊器、X光机、B超、CT......各种检测仪器确实有利于病情诊断,而中医几经兴废起落,能流传到今天,也不乏大量成功的医案记录。

    我还记得屠呦呦教授在颁奖典礼上的演讲《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给世界的礼物》,敦敦教诲犹言在耳啊。

    我们是生活在书信和微信之间的一代人,既继承了传统也开拓着未来。上一个百年,我们不自信到“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一个百年,我们站了起来,富了起来,强了起来。

    传统与潮流,继承与创新,这是永恒的话题。今天的进步和幸福,离不开昨天的基奠和选择,明天的梦想和追求,需要今天的奋斗和传承。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没有先人就没有我们,先人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路来,他们走完了他们的路,那么我们呢?

      今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自己不自信呢?今天,我们又准备用什么来支撑和坚持这种自信呢? 

      科技改变生活,当联系的方式变了,绿邮筒终究是要被微信取代的,而不变的应该是我们的初心。

      女儿的一个简单问题,引起我良多的感慨,写在手机的便笺上,发个微信给她,希望这样的回答她能满意。

书信和微信

相关文章

  • 书信和微信

    现在谁还会去鱼传尺素和鸿雁传书呢? 有此一问,是因为前些天带女儿经过一个路口,猛然看见路边的邮筒被重新...

  • 微信不是书信

    不得不承认一个错误:一直以来我都把微信当成了书信,把它误用成了一种可以用来倾诉的工具,甚至心存侥幸地怀着一种执念,...

  • 书信,邮件,扣扣,微信

    以前,人们都是飞鸽传书,书信传情,哪里会想到发展到现在,早已经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互通消息。 初中的时候,没有手机,...

  • 那些书信那些年

    随着科技的发展,书信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便是QQ,微信,微博……小学教育关于书信写作这个重要的课程...

  • 10 实例讲解微信公众号开发-图书信息保存

    图书信息保存 现在我们已经能够通过调用微信公众号的扫码藏书功能获取到我们的藏书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仅仅在微信公众号上...

  • 【一枚小小的邮票】《1057/1500》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记得上中学那时,没有微信、没有视频,与远方的朋友联系全靠书信来往,信...

  • 一封信 一颗❤ 寄新疆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以前的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微信,能够维系亲友间信息畅通和情感倾诉,便只有书信啦! 那些年,不管是...

  • 成事 | 人而无恒,一无所成

    书信,乃是情感的交流。无论今天的“微信”,还是过去的“手书”,这都是第一义的。 情中有思想,这就宝贵了,“书信的收...

  • 我想把你写进书里,一辈子珍藏

    记得你的第一条微信吗?还记得去年今日的故事吗? 在书信马车变得遥远的今天,幸好我们还用微信、微博等工具记录生活。通...

  • 09 实例讲解微信公众号开发-图书信息获取

    图书信息获取 上节通过微信扫码功能获取到了图书的ISBN信息,通过调用豆瓣提供的API可以很方便的获取到图书信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信和微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mm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