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京房本姓李,字君明,其人好钟律,知音声,推律自定为京氏。焦氏字赣,著有《焦氏易林》,是当时的大易学家,汉元帝时,焦氏为朝中三老之一。
纳甲法是西汉时的易学家京房先生根据易学原理总结的。京房本姓李,字君明,其人好钟律,知音声,推律自定为京氏。师从焦延寿。焦氏字赣,著有《焦氏易林》,是当时的大易学家,汉元帝时,焦氏为朝中三老之一。焦氏随孟喜学易,授之于京房.
京房总结创造的纳甲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为后世用于卜筮的“火珠林”奠定了理论基础,还由东汉魏伯阳真人援以入《周易参同契》,阐述内丹修炼之理,成为丹道的理论基础之一。“火珠林法”经唐末麻衣道者整理,传至明清,由刘伯温著《黄金策》系统总结,遂进一步传播,成为近代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占卦预测的方法。
既然纳甲之法的历史影响如此之大,那么其源起和蕴含的规律就成了众人所关心的问题。一般的说法是,纳甲法是来源于汉人对月地关系的观察和总结,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这有《周易参同契》的叙述为证:“消息应钟律,升降据斗枢。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八月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识卦节,兔魄吐精光。七八道已迄,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值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复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
如果说《周易参同契》还只是道家的一家之言,那么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中引汉代虞翻之言则坤乙说明汉唐的儒家对此月相纳甲说也是持肯定态度的。虞翻说:“日月悬天成八卦象。三日墓震结出庚,八日兑象见丁,十五日乾象盈甲,十六日巽象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消丙,三十日坤象灭乙。晦夕朔旦,坎象流戊。日中则离,离象就己。戊己土位,象见于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故玄象著明,莫大于日月也。”
由这些论述可知,纳甲法的要点是以月亮之晦朔盈亏以象八卦,再纳以天干,以此显示八卦消息。具体来说,以震、兑、乾、巽、艮、坤六卦象征月亮的圆缺盈虚与阴阳之消长,并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分纳于八卦来表示一月之中日月的方位。甲乙木表示东方,丙丁火表示南方,庚辛金表示西方,壬癸水表示北方,戊己土表示中央。
震卦象征每月初三的新月相,黄昏之际月始生,现于西方庚位,震卦为一阳始生之象,故为“震纳庚”。
兑卦象征每月初八,黄昏之际月呈上弦月相于南方丁位,兑为震加一阳之象,故为“兑纳丁”。乾爻全阳,当十五满月之时,故为“乾纳甲”。
月分六候,每五日为一候,这三个卦象叫做“望前三候”。此三候为阳息(升)阴消(降)的月相。以后月亮由圆而渐亏缺。
巽卦为一阴萌生之象,微缺的月亮于平旦没于西方辛位,故为“巽纳辛”。
艮更增一阴,当二十三日下弦,月亮于平旦没于南方丙位,故为“艮纳丙”。
坤爻全阴,表示三十日月伏于东北乙位,此时月相全黑,故为“坤纳乙”。
这三个卦象叫做“望后三候”,乃阳消阴息之月相。
坎离两卦配戊己,居中央。《周易参同契》云:“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王四季,罗络始终,清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
以八卦配天干,尚余壬癸无所配,乃以乾坤配之,故曰:“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
实际上,以月相的变化阐释纳甲法,只是说明了纳甲法的“象”之一面,而于其“数”之含蕴,还没有阐发,而且月相纳甲之中所用的天干方位之来源也未间阐述。在这里,试探讨纳甲之法与河图之数的关系,以期抛砖引玉。
天一生壬水,地六成癸水。
地二生丁火,天七成丙火。
天三生甲木。地八成乙木。
地四生辛金,天九成庚金。
天五生戊土,地十成己土。
此河图数理,不仅说明了易的天地之数,还说明了天干之五行、生数、成数;不仅说明了易卦纳甲之中天干方位的来源,更说明了纳甲之数的根本。
《易-系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20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50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乾为纯阳之卦,统四阳卦,阳卦纳阳干;坤为纯阴之卦,统四阴卦,阴卦纳阴干。阳卦阳干之数其和为天数25,阴卦阴干之数其和为地数30,合阴阳八卦所纳十干之数为河图数55。
乾为父,纳阳干甲壬,其数为3与1;艮为少男,纳阳干丙,其数为7;坎为中男,纳阳干庚,其数为9。四阳卦、五阳干之数相加,其和为25,这就是《系辞》所说的天数。
坤为母,纳阴干乙癸,其数为8与6;兑为少女,纳阴干丁,其数为10;巽为长女,纳阴干辛,其数为4。四阴卦、五阴干之数相加,其和为30,也就是《系辞》所说的地数。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二数即是乾坤所统阴阳八卦之数,也就是河图数55。
知道了纳甲之数取法于河图,就不难明白《周易参同契》在论述纳甲之象后接着所说:“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阳气索灭藏。八卦布列曜,运移不失中”。下文又说:“元精渺难睹,推度效符证。居则观其象,准拟其形容。立表以为范,占候定吉凶。发号顺节令,勿失爻动时。上察河图文,下序地形流,中稽于人心,参合考三才。动则依卦变,静则循彖辞。乾坤用施行,天地然后理”。
一般的说法是,纳甲法是来源于汉人对月地关系的观察和总结,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这有《周易参同契》的叙述为证:“消息应钟律,升降据斗枢。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八月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识卦节,兔魄吐精光。七八道已迄,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值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复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
魏伯阳的纳甲规律:
震,兑,乾,巽,艮,坤。
3, 8, 15,16,23,30。
庚,丁,甲,辛,丙,乙。
先丁后丙,规律何在
纳甲与洛书九宫易学之纳甲法不仅仅与河图有关,而且与九宫相关;不仅仅与九宫先天走向相关,而且与九宫之后天走向相关。
我们知道,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艮纳丙,兑纳丁,坎纳戊,离纳己,震纳庚,巽纳辛。把八卦和所纳天干按照先天八卦置入九宫,可以看出,阳干丙戊庚壬连起来和阴干癸辛己丁连起来的走向除开中宫连接以外,就是九宫数之走向,而此九宫数一般配之于后天八卦,所以我称之为九宫后天走向。值得注意的是,阳干在九宫中顺行,阴干在九宫中逆行,这又符合阳顺阴逆之理。如果我们把九宫之二八两宫换位,这就是古称的二八易位,,二八易位后,天干按照阴阳二仪,走出了类似先天八卦的走向。综上所述,易卦纳甲之法,取法于月相,示象于八卦,定位于五行,合数于河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