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23年金棕榈大奖影片《坠落的审判》
影片一开始便隐喻着男女主人工一地鸡毛的婚姻,互相不被尊重的背后证明了一个事实,贫贱夫妻百事哀。法律最终的判决是比较人性的,因为12岁的丹尼尔需要母亲的照顾。
我们不再为真相所累,不再纠缠被忽视的真凶。因为判决结果符合大众期待。生者代表着希望,胜诉表明了一丁点的运气成分。同时也证明了团队合作赢得胜诉的策略。而缺乏亲朋的男主,被判定了自杀,这令观众有些不甘。男主的血迹问题与重创被法律忽视,观众答应吗?
从女法官在庭审现场取代了那个立案的男法官后,女方律师樊尚的主导思路出现,到后来他的女助理为女主争取到一年取保候审,陪伴丹尼尔的司法人员与他谈话的暗示,女主的自辩,以及丹尼尔的关键证词,都把案件指向女主的胜诉,这像集体事件的引导。真凶不存在了。
女主还在继续还债,连保释金都无法缴纳,但樊尚律师团队依然愿为其服务,暗示了她的律师团队实际是在垫资服务。片中有一个镜头,樊尚律师在女主获得保外侯审的那天夜晚对女主表达,他第一次见到女主就爱得不可救药,并说女主像一条漂亮的狗。
是否可以理解,女主背叛丈夫的感情当中,把女同性恋当作幌子,混淆丈夫判断,而她乱搞婚外情的对象之一,就包括男律师—樊尚。樊尚律师是女主背后的隐形情人。女主听取并服从他的辩证方案,是女主早被律师征服的隐喻。
为何作案工具不见了?为何樊尚律师提醒女主,不得向大家提起他们夫妻感情消失的事实,要针对男主的性格表现与最近遇到的事情,让大家相信男主是自杀。女主听后心领神会。她在法庭上针对公诉人的质问反驳得相当精彩,意思是,你公诉人不能以听到录音里的激烈争吵就武断我们整个婚姻的真相。你公诉人更不能拿我的作品中的某个片段来断定我是真凶。音响资料不是视频,作品来于虚构,你这些举证不能成立。法官与陪审团默认女主申辩。
案件拖了一年后才公审,那在这段时间里,女主的想法,丹尼尔的想法是否更成熟了呢?法院请了一名司法人员守护丹尼尔,为的是让他不受母亲言语行为的误导,在出庭时也能保证自己的证词不被干扰与篡改。丹尼尔做到了吗?
丹尼尔在庭审现场听到了录音,从而见识到妈妈对自己的真情,妈妈不干涉,尊重别人,公正地对待,把丹尼尔当作正常人的言语流露着母性的光辉,更照亮了丹尼尔的内心,他决定回馈母亲,他同样还需要母亲的照顾。
丹尼尔虽然视神经受损,但专家说他具有出色的听觉记忆。丹尼尔前后证词不一样的合理解释是,他承认自己记混了,因为专家表示,情感惊吓会导致人的记忆混乱。这也证明丹尼尔的证词无论真假都可能被采纳。
一年后,丹尼尔的思维已渐渐偏向樊尚律师所指。丹尼尔在法庭上的言语不亚于成人的思考,他启发了法官与陪审团,他用自己出色的质问,推论与实证,说明父亲死于自杀。
丹尼尔的行为主动,面对法官不建议他在新一轮庭审现场旁听,他反问法官,谁又会自我审查呢?就是这句话令法官妥协,答应了他可以出现在庭审现场。
丹尼尔在庭审现场折服了的大家,他说:“当我们缺乏证据时,我们要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就像法庭正要做的那样,如果我们做了全面的调查后,依然无法理解,就要思考,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那我觉得我们应该想想它为什么会发生?”
下来就是丹尼尔大胆陈述的发生理由,他说自己不知道父亲曾自杀,他说不知道父亲服用过阿司匹林。但他通过观察自己的狗的曾经表现知道,它食用过父亲的呕吐物,而那呕吐物里,有他母亲说的阿司匹林,丹尼尔让狗做了实验,验证了阿司匹林的药效。
紧接着,丹尼尔还原父亲曾陪他送狗去医院途中,父子俩的交谈,父亲没开音乐,他告诉丹尼尔不用在乎狗,因为狗的年龄已足够大,它天天都在揣测人,在服从人的意志中走完一生,它活得很累,太累就会离开。让儿子要直面一旦狗离去了,那不会是无法承受的事。
丹尼尔读懂了父亲,也让大家看清了父母的婚姻质量,更验证男主心理医生的所言是对的。父亲用自己的人生告诉孩子,自己活得太累了。法庭很重视丹尼尔的这次证词。最后,丹尼尔补充说,父亲说的就是自己,这也隐喻把人生活成了舔狗模样的悲催。
所以,下来的男主更应该积极改变呢现实还是就此沉沦?从男主与妻子后来的录音中听到的是抱怨与不满还有肢体冲突。而公诉方取证男主六个月来的录音后发现,这些录音的转换文字资料被男主发给了经营项目的出版商。但出版商收到文字后不见回复,只有最后一次的录音文字没有发给出版商。我们由此分析,为什么出版商没有给予男主回复?是否定了男主自传体的立意,还是合作项目显示泡汤。
男主死前一日的录音没有转发给出版商。说明了什么呢?通过法庭公开录音内容,还原的是男主坠楼前一天与女主发生的激烈吵架,里面有女主称扇过男主一耳光的声音与男子自虐抽打自己脸部与头部撞墙的声音。
女主这边还举证了男主在暴怒时会击打墙,并出示了家里的木墙被男主击打后凹进去的画面,还有男主手指骨折后的医院x光片。
男主的心理医生也出庭作证,说男主紧张焦虑已久,他为男主开了治疗情绪舒缓的药物。而女主在庭审现场驳斥医生,说男主回去告诉她,埋怨医生停药过快,但医生回答,那是男主与他共同商量后的决定,且药物是舒缓情绪的,并不是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医生添加了证词,直言男主在向他多次抱怨女主,称她总爱在生活上主导并压迫男主等等。而通过男女主吵架录音还原,男主抱怨家里的琐碎事情占据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写作只得停滞,但是背后他与出版商合作的项目女主并不知情。他还抱怨女主在私密关系上过于主导。男女的现状在分居,只能说,婚姻要就出现了问题。
婚姻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孩子视神经损坏的原因被女主完全怪罪给男主,男主正因为那刻涌动的创作灵感,才把接孩子的任务临时交给一位保姆,孩子被摩托车撞了,男主为此而自责,接着孩子住院治病了一年又新增债务,男子为照顾孩子不得不减少大学的授课课时,伦敦无法生活下去,便搬家法国,这是男主的故乡。但男主却在这里没有亲朋。
女主在与男主结婚后,出轨过男性,也有过同性恋,她对丈夫坦诚过这点,没想到刺激了丈夫,这反映大大超乎了她的想象,女主
对待婚姻的态度随心所欲,内心漠视丈夫。丈夫不受妻子的尊重。而女记者来采访女主那天,给我们的印象是,丈夫讨厌女性接触他的妻子,音响里播放的音乐《拉条客》是首厌女曲,那是男主在公开鄙视女主,还是给女记者释放的信号?总之,他不欢迎女性。
男主无法掌控妻子,婚姻名存实亡,银行里的债务,对孩子视力恢复的担心,每周接送孩子接受教育,装修任务的不易……留给心爱的写作时间几乎被家务事全部占用。而妻子,丝毫不受影响,她依然我行我素,带着耳机都能工作,她还兼职翻译,捞外快,分担债务。男主焦虑不安。
男主对儿子的说外音,似乎也像是对妻子所言,他对婚姻的失望,在成全妻子中完全失去了自己,他与妻子的写作天份不相上下,妻子成功了,而他却在失衡中迷失了,求助心理医生的救助导致他依赖药物治疗。
男主主动改变窘况,却迎来更多琐事纠缠,他在突破,用自传体小说证明自己的写作能力。但项目出版商始终不见回复。妻子的一部部作品在发表,部分灵感还是他的构思,他越想越气。为此就有了抱怨的录音资料。
也许出版商正在等待这次的录音资料,不知是男主有意引导,还是不自觉要流露真情。女主在法庭上提起的录音用途,也让大家对男主的录音是蓄意收集创作素材还是其它目的产生好奇,因为出版商没有出现在庭审现场,这点缺乏解释。
如此,我们发现,我们关注的真凶问题渐渐淡化,大家更多关注的是男主的生活现状问题。一个比心理医生更厉害的女方律师樊尚坐在这里。他曾对女主说,真相不重要,审讯不是为了审出真相。他在法庭上对峙公诉人,强调推理与解释的区别。凶器问题没人关注了,男主的脑部重伤问题被淡化了,真凶就这么不知不觉消失不见了。樊尚律师对辩护策略准确把握,也成功转移了大家的关注方向。
我们还应当注意到女主与丹尼尔母子之间的默契感,母亲曾在被公诉前告诉儿子,庭审的一切都是扭曲的,让孩子做好自己孩子的事情就好。希望他当一个孩子更久一些。这是暗示孩子不要纠缠在扭曲的事件里吗?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出真相呢?的确,最后,大家都无法找出真相时,还是丹尼尔出主意说,去寻找事情为何会发生的原因。破局思维就发生在这里,似乎法官都被点醒了的感觉。因为只有丹尼尔的证词会对母亲的判决产生直接影响。
我们更不能忽视樊尚律师的职业实力,他给予了女主答辩方案,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详细听取了女主陈述给警察与检察官的内容后决定的。他要避开真相,女主与丹尼尔完美地配合了这点,所以他们赢得了胜诉。
女主对樊尚律师说,男主应该是意外坠楼,他不相信男主会当着儿子自杀,这说不过去。律师也说通不过,没人相信男主是意外坠楼。没人相信的属于弱项辩护,胜算不大,并提醒女主,千万不能讲俩人感情消失之事。如此,案件的调查取证方向完全被樊尚主导。即,把凶手问题转移到自杀问题。
情感冲击会导致记忆混乱,这就是丹尼尔前后证词不一样的地方。视力专家与听力专家都说丹尼尔具有出色的听觉记忆。而真相却是,他肯定遇到过父母的争吵,他在这时候都会出去,我们发现,他曾在自己的房间里弹奏着快节奏的乐曲。似乎表达着自己的挣扎与愤怒。丹尼尔的记忆是为了验证他是否听到父母争吵,事实证明,丹尼尔记错了,他的父母并非大声真吵,而是用了平常的声音。于是丹尼尔以此突破自己的记忆,重新纠错。
大家不要忘记影片中有好几处弹奏乐曲的镜头,父母吵架时,丹尼尔弹奏的乐曲也是快而紧张的,后来他选择父母吵架带着狗出门。案发后,母亲主动与他协奏,音乐舒缓令人轻松,这是一种暗示,只有母子同心协力,才能合作共赢。最后是丹尼尔经过犹豫不定后的决心,他弹奏了轻松欢快的乐曲,这证明着丹尼尔找到了方向。他要帮助妈妈赢得最后的胜利,他的证词会主导判决结果。
女主是个作家,思辨能力出众,面对公诉人,她的观点是不能断章取义,以某个细节否定全部是不可取的,虚构掩盖真相不能表示现实里的真相,比如婚姻是流动着的样子,情感与法的较量,女主思维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也得到了大家的默认。
我们更不能忘记,尽管女主辩论精彩,但仍然难自证清白。只有丹尼尔的证词对她最重要,其它录音都不是。逃脱困境的思维在一点点被打开与突破,女主进而暗示儿子,儿子丹尼尔不仅具有出色的听觉记忆,还具有超过他这个年龄的成熟心理,他选择趋利避害,他要继续跟母亲在一起。
到了这里,你看到听到的是真相吗?陪审团裁定的是真相吗?
没有真相了,大家不关注真相。女记者离开后,女主很火,她跟男主吵架并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女主说自己堵住耳机在卧室睡觉,但那是在很大的音响声下。但儿子丹尼尔在下面喊叫她时,她的一只耳机就突然滑落能听到儿子的呼叫了。真真假假中,难以获得真相。
樊尚律师是女主的情人,当他说到第一次见她就爱得无可救药时。让我们相信,这凶手应该与樊尚律师脱不了干系。说起来,女子丈夫的死亡与女子背后的律师情人预谋有关。这么猜测也不是不无道理吧!
女主说,不愿丹尼尔长大,宁可他还活在孩子当中。但她又无法阻止孩子具有独立判断的思维。他在长大,且逻辑推理能力与情商智商都很高,他在律师的高招与母亲暗示下,明白了趋利避害,因为孩子不能缺少母亲的关怀与陪伴。
女主说男主吃了阿司匹林,但心理医生没有开这种药。一个喝醉酒的人,女主会给他喂药吗!这实在太可怕了。还有抑郁症患者的药的确不能停太快。女子身上的淤青,男子的淤青与男子头部的伤的合理解释,都缺乏专家的定性。
一地鸡毛的婚姻,孩子的病,债务危机,搬家装修令男主多头兼顾,无处分身,而女主专心创作取得了成功,这种夫妻关系导致了婚姻的坠落。如何兼顾活着的人的未来,是法网柔情的一面。人性的扭曲与冷漠都藏在庭审的细节当中。
丹尼尔的突破,是养狗的启发,都在隐喻律师对母亲说的那句话里,即,生活需要你扮成狗的模样才可能重生,那就是顺从。但有的人顺从就活成了狗。对比女主对丹尼尔说的,希望他不要长大,做个孩子该有的事情。生活是流动的,孩子在成长,人不可能退到过去。
丹尼尔如何帮母亲,那药物,谁又能知道不会是母亲给父亲喂的呢?因为医生没有给他父亲开这种药。真相是什么?是母亲给父亲投喂了阿司匹林吗?丹尼尔不愿相信。我们也说不清楚。呕吐物是男女主刻意回避的话题,当然这也是女主一面之词。
丹尼尔终于用阿司匹林试验成功,为父亲自杀再添实证。女方律师成功了,有妈照顾的孩子继续是宝,女主的作品就是这部电影!
女主具有强大的生存性格,看起来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写作。而男主因面对承担家庭压力选择了抱怨,这带给我们一个假象,实际上,男主确实承担得更重些,这导致他无法集中精力干自己的所爱。
丹尼尔也在为父亲之死寻找真相,他顺着母亲所说的阿司匹林方向,付出行动,以狗实验,令大家成功相信男主的自杀。这也印证了丹尼尔的思路与樊尚律师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这是案件取得胜诉的关键证词。
而酒驾的两次暗示,隐藏了真相,也暗示了法律的漏洞。
“坐在车里哭总强过坐在地铁里哭”,女主对樊尚律师说出这句话时,表面是调侃,背后是狗与具有狗性的人的隐喻。也暗示在法律问题上,只要顺着律师的思路才会取得赢的希望。女主不再焦虑血迹专家的鉴定了,她的手指不用再紧张地摩擦嘴唇,掩饰她内心的不安。
丹尼尔,平日就活在的争吵里,在庭审现场,他关注的不是自己情感受伤问题,而是若失去母亲的照顾,自己未来怎么办的实质问题。是破局思维还是他改变了与父亲的对话?真相不重要。死人不能复活,活人却需要从内心拯救自己,如果这片子有续集,就该真凶赎罪的话题了。
当一地鸡毛的婚姻被公布于众后,我们知道,女作家的作品呈现着对真实生活真实的记录与思考,基于对小说内容的构建,她还必须要掩盖一部分真相。男主有出色的构思,女主善加利用,隐喻了女主成功创作小说的源头,至少有与丈夫合作的成分!男主也恰好成了她文学创作的观察对象,女主活在文学创作里,这点似乎对家庭很不公,她对时间的安排,她在创作时具有置身事外的能力,这予家人而言又显得是那么的冷漠。
女主能在任何场合投入工作中,哪怕背井离乡,哪怕不使用母语,哪怕丈夫根本不顾及她需要安静创作的环境而放大扬声器有意干扰。女主对环境的极强适应力与专注力都集中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写作思考帮助她平衡了心态。
女主用自己能够克服的办法去面对生活,面对孩子的视神经损坏,直到他丈夫在死前一天开始找茬发生争吵,才把这个女主的不堪暴露于大家面前。
男主的录音行为,解释了男主的用途,丈夫正在与出版商合作一个项目,一个自传体小说的尝试。男主有意披露夫妻对话是源于主题的设计还是构思的需要呢?我们都不得而知。
樊尚律师说女主像一条狗,狗懂得取悦与服务于人,是因为它们善于观察与顺服。当然,律师形容女作家这句话,也说明她是个理解力非常强的人,对于语言的暗示具有极强的领悟力,她一直能跟随配合律师主导的思路才赢得了胜诉。
但胜诉的结果安慰了女主吗?显然没有。胜诉并不证明着完美与满意,它只是一个结果,生活还需要继续。
而电影里所有的出场者都在参与虚构,在缺乏关键证据里猜测,案子拖了一年了,该了解了。大家看见了结尾,那是丹尼尔的笑与女主胜诉后躺在床上抚摸狗的画面。这部流露双层含义的,先由女主透露自己的小说就是掩盖真相与樊尚律师的主导的不需要真相的辩论严丝合缝了。大家各其所得,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整部电影呈现着虚实结合,取材更源于部分的真实生活。当法庭需要确凿证据时,当虚构掩盖了真相时,便呈现出可以通过想象解释的自圆其说结果,真相无人问津。
看完这部电影后,深刻地感受到,虚构力量的乱真与一念走邪篡改真相的对峙。“世界唯心造”—世界就活在你的想象里。
这也是经典里的讽刺,对于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诠释,对于人性的冰冷与扭曲的表现,好在法网展现了它柔情的一面。
真相告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