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是我去年看过的最好哭的电影。没有之一。上一部还是《我不是药神》。电影是我和室友一起在寝室里投影看的,两个人全程无交流,共计用完了一又四分之一卷110g的卫生纸,喝光了六罐东北“老雪”。结束之后谁也没有起身开灯,毕竟眼泪鼻涕糊满一脸的丑态都不想被对方看到。
从片名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普通女性,从出生开始要受到多少不平等对待才能度过一生。故事发生在韩国,而2019年韩国的性别平等指数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十,为亚洲最高。
即使在亚洲男女最平等的地方,全职妈妈喝一杯1500韩元(不足9RMB)的咖啡会被称为“妈虫”。
看完电影的低气压还未散尽,几天后,“春蕾事件”曝光,一直关注着“春蕾计划”的我从震惊,到气愤,最后转为深深的无力感:在这个社会,褪去外表,我们都是“金智英”般的女孩。无一例外。被传统的观念“剥削压榨”之后,还不能有所抱怨。因为对方的回应只有一种方式:不就是XXX了吗,你怎么这么矫情?
不就是被弟弟打了一下吗;不就是被男同学看了一眼腿吗;不就是让你在家带孩子吗...本来一直承担得很好的事情,怎么突然就“矫情”起来喊辛苦了呢。
被弟弟打了一下不能还手;被男同学不怀好意地偷看之后要“注意着装规范”改穿裤子;全职妈妈整日“丧偶”式育儿,把职场发展的黄金期过让给了家庭,有些甚至做出辞职的决定,放弃了经济独立的可能。
即使是首尔大学毕业,也只能在家教孩子乘法表。
而这其中最令人难过的事情不是一味地忍耐和付出,而是长期做出退让之后,这些自我牺牲被当成了常态,被合理化。金字塔顶端的人靠踩着人骨顺利登顶,下去的时候口中还在抱怨脚下的骨头怎么那么硌脚。
毕竟“在家看孩子有什么累的!”
我算是幸运的女孩,至少在原生家庭并没有受到过伤害。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初三的数学老师在我考试发挥失常后和班主任低声讨论我时的神情,“看,小姑娘就是不行,长大了成绩就不好了,到高中还得退步...”好笑的是,这位老师是一名女性。
有时候,被虐待的对象会忘记曾经的伤痛,转身变成施暴者。
在某博的热门话题里,甚至“人均年薪百万”的某乎,女生大多和“任性”,“矫情”联系在一起,男生则大多和“钢铁直男”联系在一起。我第一次听到“直男”这个词时,只是觉得新奇。现在大概过了四年时间,“直男”对于男性仿佛成了一个“政治正确”的形容词。
“哈哈哈哈,真是个直男。”大家一边捧着手机一边笑,没有人会思考为什么。
没有人想问男生不解风情的那一面是不是和社会长期对男生的强硬要求有关,这种对男生的期待渗透到家庭里,渗透到学校里,男儿有泪不轻弹,最后渗透到每一个男生身体里。他不知道怎么对细微的感情加以回应,因为周围的大人们都在讲“成大事者不在乎儿女情长 ”。而他的父辈们,也是这样长大的。
同样的,没有人好奇我们这代女孩,为什么这么“矫情”:毕竟和传统的女性相比,你们已经拥有了更多的人生可能了,不是吗?然而说这些话的人不会想到,女孩的位置从-100移动到了-10,而真正的平等是0。
而成为新世纪的独立女性,似乎就等于放弃了所谓的“好妻子”,“好儿媳”,“好妈妈”...这些tittle仿佛是女孩门的道德行为手册。越过界线,就会被打压。
作为别人的妈妈,别人的妻子,偶尔也觉得很幸福的。可是有时候呢,我又觉得自己被囚禁在什么地方,我总觉得越过这道墙壁,就能找到出口,可还是墙壁,即使找到其他出口,也依然碰壁。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出口。
女团少女时代成员崔秀英在综艺里讲,看到《82年生的金智英》时,就像后脑勺被打了一下: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过这种委屈的感觉。
自从前几年“田园女权主义”出现后,再听到女权主义,大家都会心照不宣地在心底嗤笑,一夜之间任何合理的诉求都被扣上了“田园”的帽子。生为女孩而获得的偏见,在社交媒体上又一次被粉饰太平了。
电影宣传语说,这是你和我共同的故事。这个“你和我”,除了在不平等中成长起来的“金智英”般的女孩们,广泛意义上来讲,更多的是内心伤痛无法被人理解的所有人。如果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了沟通和理解,而被合理化的伤痛,永远不会被人看见。
今天受伤的是女孩们,明天受伤的可能是任何一个个体。
毕竟“不就是XXX了吗,你怎么这么矫情?”这句话,实属万金油。
网友评论